“二十三,糖官粘”,说的就是小年传统习俗。各地区虽然方式和过程不尽相同,但是大多数的意思都差不多。祭灶王爷,贡品多为麻糖,又甜又沾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汇报时多多美言几句。这和我们过年是一个道理,喜庆、团聚。是人们心中美好愿望的一种表达方式,久而久之,形成传统。
我们小时候,冬天过了腊八就开始惦记这个小年了。在这天,大人们开始进行祭灶王爷的活动,我们都特别乖地等着有声望的老人走到跟前,开始对我们训话。内容大概就是从今天开始一直到初一,不能骂人说不吉利的话,不能再胡乱地去串门。老人家絮絮叨叨没完没了,我们却急得跟猴子一样,因为祭灶王爷活动仪式一结束,马上就会给我们发麻糖吃了,那个甜,那个粘牙,那个滋味,都是盼望已久望眼欲穿的。
我是乖孩子,不敢越雷池一步。有胆大的,我们就跟着这些胆大的孩子沾点光,也算分享和分担他们的喜悦和担忧吧!
糖官祭灶过后,有的人家会把麻糖放在孩子们够不到的地方,等到除夕时再拿出来分给孩子。
“大眼”就是胆子最大的。我记得很清楚,那是我们才上一年级的时候。按理说,都上学了,就该懂事了,可“大眼”按耐不住口水,联合我们几个身体灵巧的小伙伴,趁着他的父母不在家,由他驮着“小猴子”,把手伸进他家凉房顶梁上挂着的篮子,摸出几根麻糖,然后就一起跑到河槽,共同提前分享和品尝本应该除夕夜才能吃到的麻糖。
用不了多长时间,那点麻糖就全进了我们的肚子里,等到该回家的时候,才想起来被“大眼”的父母发现怎么办这个问题。在“小猴子”的带领下,我们都拍着小胸脯,说一旦被发现,我们会陪着“大眼”一起受罚的。
很快就“东窗事发”了,平时的“教育”我们都尝过,这次不一样。后来我才明白,大人们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过了正月十五,在这期间,如果不是特别重大的错误,那就会被原谅的。不过这算是记账,如果在以后的日子里,改正了,也没有再犯错误,那就一笔勾销了。如果屡教不改,那就等十五过了,再给犯错误的孩子“再过年”。所以,我们都特别害怕大人们嘴里说的“再给你过个年”。那可受不了,肯定会终身难忘的。
像我这样的“乖”孩子不多,所以,过年时一派欢乐,我们可以尽情玩耍,只需要记住,在说脏话时,千万别让大人们听见。可是,屡教不改者大有人在,像“大眼”、“小猴子”这些皮实的孩子,往往过了那个“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以后,就会不断从他们几个家里传来杀猪般的嚎叫,我们都知道,那就是又在给他们“再过年”了,这种“教育”,往往都是数罪并罚,被惩罚厉害的,几天都起不来炕。
后来我们都学精了,糖官祭灶后,麻糖是可以偷偷拿走吃掉的,但是,再以后就不能犯错误了,否则,上等的“教育”肯定会发生在没有记性者的身上,到那时候,别说灶王爷,天王老子来了也不管用,必须让你从“高等教育”那里毕业。
说实在的,当时我们都商量过,这麻糖的确甜,诱惑力太大了,值得为了它去冒险。再说,谁还没有个受“教育”的时候呢?
小时候对于腊月二十三小年,的确只是记住了麻糖的甜。至于那些事,隐隐约约明白一点。直到长大了,才知道那就是大人们在教我们做人。
七年前,我开始教孩子们写作文,几年后就跟这帮熊孩子有了感情。这下好了,本来都放假准备过年了,熊孩子们非要跟我过一个小年,然后把大年就给我自由活动。麻糖又可以发挥作用了,只不过是被我用来传承罢了。当然,我是真正的教育,奖励那些在全年表现优异的孩子鼓励那些一直在努力进步的孩子。
在这一天里,孩子们吃着甜甜的麻糖,听着我讲述古老的传说。我呢,因为糖尿病,是不可能跟孩子们分享麻糖的。但是,我会准备很多很多关于腊月二十三糖官祭灶这些民俗故事的。还要进行深加工,把不适合孩子们听的,彻底改编一下。既能让他们能听懂,又能让他们在品尝麻糖的味道时增长知识,把很好的优良传统灌输给他们,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能像麻糖一样,甜在嘴里,甜在心中。
如今,这些孩子都快长大了,今天去理发,又遇见了当年那个最优秀的孩子,我们对视着,都有一点伤心。为了缓和这样的尴尬,我特意指了指摊子上的麻糖,示意她今天要吃麻糖的。
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像我这样,在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能生出许多感想。无论如何,传统是不会错过的,只要孩子们努力,生活一定会像那久远的麻糖一样,还没有吃到嘴里,就已经甜在心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