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皇麻糖
提起麻糖大家可能马上就想到孝感麻糖,确实孝感的麻糖名气较大,现在好像成了麻糖这个小吃的代名词。当年我在湖北上学的时候,曾经慕名去品尝过,外观发白、薄,成片状,咬一下脆,嚼在嘴里甜。要说感觉怎么样呢?对于我这个吃着北皇麻糖长大的人来说。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这两种味道根本就不在一条路上。北皇是远近闻名的麻糖制作地,最多最红火的时候有十几家作坊在做,口味上多少是要有些差别的,毕竟是手艺活嘛,即便这样每天也是早早的就抢购一空。抢购的都是像我一样的小屁孩,批发上麻糖到周边村镇、集市、甚至于到县城去贩卖的,这是当年我们这一茬人零花钱的主要来源。还是挺好卖的,只要你说是北皇麻糖。其实糊弄也没用,人家一看一尝就明白了,它的色泽、香酥、甜度、分量是别处模仿不了的。这个不是吹嘘,方圆百里只要说起麻糖,那都认!所以说是贡品的最好选择,一进冬天,尤其是快到年根儿的时候,那谁家能不备上些,腊月二十三要敬灶王爷的,俗话说“二十三,祭灶天”、“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小年这一天,按照民俗,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神,其中必不可少的祭品就是祭灶糖,关系到一家来年是否风调雨顺,马虎不得。
北皇麻糖口味独特是源于它独创的制作方法。首先,作坊的选择和房间的改造上就很有特色,主糖房安放两口大锅,主锅采用一种壁较厚的大笨锅,锅口面有近三尺二大。辅锅使用一般的铁锅,只是要稍大些,需多装东西。支撑铁锅的是专门塌的两座炉子,主炉子用料要足,垒的结实。会生大火、猛火,还要在上面作业干活,不能松塌。辅助的炉子用火一般,但有一个特别设计的温缸,和炉子是一体的(会的人寥寥无几,眼看就要失传)。房间里还会准备一个大木案子,三、两米见方。准备一个冷火屋子,以备存放一些对温度敏感的成品、半成品。院子里还要有个农村常用的大石磨。
炒芝麻需要一口一尺口面的小锅和一个小的炭火炉。生芝麻是有一层皮的,颜色有些发黑。先在水中浸泡,泡透后开始上锅翻炒,火不要太大,炒至有些翻白,铲出降温。一遍炒完还是会有些发潮,这是不行的,还需上第二遍,最终芝麻显白色,颗粒饱满,看起来有光泽即可。炒芝麻的活可以在干工作中穿插进行。当然一般人炒下来不是生就是糊,这是个十足的经验活。
下面开始主角的制作,一般来说搭一班人最少要熟练工5人,如果有二把刀,多加一两人也行,但人不能太多,不然相当于瞎忙活,不合算。用料上小米七八十斤、麦子十几斤、玉茭五六斤、芝麻二三十斤、香炭(好煤)几百斤。这些料就差不多了,再多干不了,少了也不值当的。这都够紧紧张张忙活一整天。
麦子、玉茭要发酵,所以首次做麻糖的话,得提前七八天发上芽,以后就每天发七八天后用,以此类推。小米要用水泡(辅锅里),少则一小时左右,时间长一些也可。泡肿后捞出上主锅蒸,利用主锅熬糖稀的汽蒸熟(注意蒸米的时候一定要把小米蒸透,不能夹生)。之前发的麦子、玉茭芽上石磨压碎,和蒸好的米充分的搅拌起来,入温缸发酵。熬煮糖稀的刷锅水,拉拽麻糖剩的糖头都是上好的引子,缸里再加放一至两桶水。原料开始慢慢发生质的变化,温度很重要,如果温度过低,易于起乳酸发酵,而致使饴糖带有酸味,影响品质和质量。如果温度过高,酶被抑制甚至破坏,产品糊精多而麦芽糖少, 粘 稠度大粘牙。而温缸能提供恒温,保证发酵的不断进行。上午入缸发酵,夜里十二点开缸放水。进主锅,上大火熬煮糖稀,火候的掌握很是关键,三五个钟头后,逐渐变稠后要连续炒糖,这是个需要经验、眼力、体力的活,得有经验的老工人干。小时候最喜欢去看炒糖稀,大人们会给我们打一个糖泡给我们,又大又薄不烫手还解馋。糖稀炒好后用大勺挖出,放到一个铁质的大盘上,盘上撒有一层白土(防止粘黏好离手),盘成四五斤重的糖坨。软硬程度要根据天气来定,冷天要做软,暖天要做硬,方便随后好拽开。有时做硬了还需在炉后煨着消融开一点。
准备七八个黑盘,用来存放麻糖成品。在主锅蒸汽上将糖坨化软、拉开,头把二把两人配合,不断拉长换条,反复折叠出十三孔,成瓜状扣在案板上,憋一口气吹开,这是最重要一环,只能由头把来完成。直接从一头拉出,就是空心麻糖。如需做灌陷的麻糖,在之前扣瓜时灌入白糖,再由一头拉出既成。拉至案板上撑直,等长留印,摆满一板抬出屋外凉硬,按之前留印截断。最后一步上芝麻,要先将凉硬的麻糖外层温软,放入芝麻堆中覆盖,拿出来一抖(一般两遍成),芝麻就均匀的站在麻糖上了。这样香、甜、酥、脆的麻糖就做好了。别的麻糖发甜,这个重在香。咬一口在嘴里······满口香酥,从小我定义的幸福就是这个样子的。
整齐码入黑盘里过数,准备开门上市。 一般来说刮风下雪对做麻糖没什么影响,但天气温度决定生产时间的长短,下霜后即可开始做,出了正月后天气转暖就得停下来了。一年之中也就是三个半月到四个月的光景。
可惜这个味道已经很久没有回味了,二零零六年以后最后一家麻糖作坊也关门歇业了。这个被称为北皇一绝的特产就这样正常的消失了。我曾经问过他们为什么退出不做了,答案无非是成本高,想要做出纯正的北皇麻糖,在用料上就不能马虎,小米、麦子、芝麻、白糖甚至烧火用的炭,包括人工成本都在涨价,卖价却涨不了多少,几乎没有利润空间。别处的麻糖人家可以上机器,小米换大米,原材料可以变。不过利润是有了,就是味道没有了。其次,没有人继承和发扬。年轻人觉得这活又脏又累,还掉价。到哪打工也比干这个强,活轻松、挣得多、关键有面子。如今商品经济时代,物质极大丰富,替代品花样百出,琳琅满目,大家也不会说刻意去买麻糖做贡品,本来年味都淡了,谁还会去计较这个。
大浪淘沙,大家口中的好东西,被市场净化掉了,不知道是喜还是忧呢?不过有一点我知道,下一辈可能都不知道这里还出过麻糖,而我们以后终将会慢慢的忘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