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快要杀人了!”
明亮的办公室里,一个干练的妈妈向领导提交了辞职信。
“可是,你的工作做的特别好啊 ”
领导不解,可是这位妈妈就这样近乎吼出来的样子,不带一丝留恋地离开了办公室,离开了她的公司,满脸焦虑。
她的小儿子五六岁,乖巧可爱;大儿子是个英俊帅气的小伙子,看上去一脸阳光的样子,今年15岁, 在中学非常优秀 ,很擅长写博客 。
不久之前,他写的小说,在全校得了一等奖,老师为他感到骄傲,同学们也为他祝贺。领奖台上的他,脸上满满的都是微笑。
然而,大儿子刚从颁奖典礼回到家,就迎来父母的一场咆哮。
“你每天就知道写小说, 这些有什么用!”
“看你的文化课成绩那么差,才考了多少分哪,你的心思都用来写小说了吗?!”
这个孩子一脸失望,看着父母的冷脸,一言不发,甩手进了卧室,在电脑前更新了博客:。。。今天死了。
也是在最近一段时间,爸爸的电脑临时坏了,但是电脑里有第二天要急用的演讲稿。当爸爸在会议室着急的时候,小伙子在会议开始前半个小时把电脑送到了爸爸的会议室。他帮爸爸把电脑修好了。他带着满脸的成就感把电脑递给爸爸,但是爸爸立马拉下脸来,严厉地对他说:你是不是天天在玩电脑啊?我的电脑是不是你玩坏了再修好的?你都不看看你的成绩是什么样子,天天不好好学习干这些无用的事情!孩子被爸爸一番数落,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里电影《小孩不笨》里的几个场景。这个孩子其实很优秀:文笔好,小说写得超级棒;精通电脑,修好了爸爸的电脑。但是父母打着爱的旗号,一心盯着孩子的成绩,把孩子其他方面的优势都忽略了。当我看到这些场景的时候,不禁惊讶万分,下一秒,又觉得这些实在是太正常了。尤其是在中国,很多父母还是只看到孩子的成绩和排名,不知道或者是完全忽视孩子的其他方面优势,认为孩子成绩不好就是一事无成。
后来,15岁的小伙子, 和自己的朋友一起,遇到了一帮社会上的小混混朋友。小混混朋友刚开始的时候 ,很善于倾听 他的烦恼, 告诉他:这个小团队就是 他的家 ,小团队里的伙伴就是他的好朋友 。而且 这些小混混朋友也很善于鼓励他。知道他的电脑技术很好之后, 就把这个小团队的网站交给他运营。 这些,让他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归属感, 和成就感。渐渐地,他和这个小团队一起,打架 ,偷东西。
有一天,他的爸爸来这个小团队里找他回家,他坚持不回去。在他看来,这个小团队才是他的家,这些小伙伴才是最爱他的家人。而父母带给他的家呢,每天都有不断地争吵不断地责骂,冷冰冰的,顶多就是个睡觉的地方。在她的妈妈辞职之后,在家专门照顾他的学习,然而那时候,妈妈带给他的,也还是学习上的责骂和催促。
而在学校里,校长和很多任课老师都说,他们都是烂苹果,没救了。
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里,在这样的学校环境里,孩子再热情再爱父母,再上进,也会慢慢地心凉了,看不到身边的环境改变的希望。只能用行动告诉父母和老师,你们说的对,我就是个烂苹果,就像你们说的,我就是没救了。你们觉得我不好,觉得我没救了,现在我也让你知道,我彻底放弃了,不需要你们来拉我回家!你们这样的的父母,只会说我不好,我跟着你们在一起,还是不好,跟你们回去有什么意思!
孩子藏在心底的愤怒彻底爆发,让这位父亲终于感觉到,他和孩子的关系有些问题了。但是这件事,他依然是束手无策。回到家,孩子的奶奶提醒这位爸爸妈妈:你们天天就知道说自己的,但是,孩子听不进去啊。孩子喜欢跟我在一起啊,你们可知道孩子的语言是什么?孩子经常说:好酷啊。。。。你要用孩子的语言跟孩子说话。这次,奶奶的几句话,让夫妻俩沉默了。
晚上,爸爸特意约了大儿子一起出去喝酒,他不断地说着在奶奶哪里听到的孩子的语言。而那些也确实是孩子的语言。但是,这次父子约会,不太成功,孩子觉得很无聊,直接走掉了。
不得不说,这位父亲已经在进步了。只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父子关系的僵化已经很久了,孩子的心里,已经藏了很多很多的恨了,这岂是一次喝酒就能立马化解的。而且父亲和孩子的沟通,还在探索阶段,还有很多能够做的更好的地方。
真正的危机,不是苹果烂了,而是你在他的生长过程里不管不问,有瑕疵的时候就扔掉任其腐烂。
就在父亲正在想着怎么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夫妻俩接到电话说,小儿子偷了别人的钱。夫妻俩怎么都不相信,但是孩子带着震惊和愤怒把孩子叫回来,严厉地问孩子:你为什么偷了阿姨的钱?你要用钱可以跟我们说啊,你偷的钱呢,怎么不在这里?这个小孩被吓哭了,但是孩子勇敢地说出了实情:我想用这500块 买你们一个小时的时间。学校里要举办表演活动,其他孩子的父母都去参加,我希望你们也去参加。
多少次,这个孩子想要鼓起勇气跟父母说,爸爸妈妈,你们来看我在学校的表演好吗?可是,孩子还没开口,爸爸妈妈就又接到电话,要去忙他们自己的“大生意”了。孩子深刻地记得妈妈说的一句话: 爸爸的一小时,值500块 呢。但是他自己的储蓄,要到一年以后才能到500块,等那时候,自己的表演早过了。
夫妻俩又一次沉默了,妈妈抱着孩子哭了,哭得又心疼又懊悔。这一次,父母终于意识到,自己太“忙”了,平时太多时候忽视 孩子的需要了 。孩子不是物体,是有感情的 。被父母忽视的孩子,多么期待,自己的父母能够多关注自己, 多么希望 , 父母能好好陪陪自己。这一次,夫妻俩终于答应去参加孩子的活动了。
这件事没过多久,大儿子出事了。爸爸正在开一个重要的会议,突然接到孩子的视频电话,他看到大儿子被一群人围着打。爸爸很着急,在电话里问明白之后,愤怒地说:我不允许你们打我儿子!他思考了几秒钟,立马冲向事发地点,身后留下了一个几百万的生意,还有同事的声音:你被fire了!
原来,大儿子抢了一个老太太的金项链。而抢项链的原因是,他和朋友“奉小混混团体之命”去商场偷了个手机,当场被“警察”抓住,“警察”要求他三天之内交出2000元作为封口费 , 不然就把他送到警察局关起来。他把自己的存款,还有弟弟偷来的钱都凑上还是没有凑齐2000,他实在 是没有办法了 ,小混混朋友和父母都靠不住,为了不坐牢只能铤而走险去抢项链回来卖钱了。
正当群众打电话报警的时候,爸爸来了,妈妈带着弟弟也赶来了。夫妻俩苦苦哀求周围的群众,不要报警,不要抓住儿子,一切都是他们做父母没有教育好。爸爸甚至直接拿过老太太的项链,跪在地上求老太太:要不这样,你就说是我抢的,让警察把我抓走。后来,警察来了,老太太没有说出这个15岁小伙子的罪行,自己跟着警察走了。老太太原谅这个大孩子了。
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父母不好好教育孩子,社会就会去帮你教育。
是啊,父母忙着自己的事业,没有好好去管教孩子.就像电影里的这对父母,他们在孩子被社会教育了才发现,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学坏了。
但是,孩子学坏,是他自己想要学坏吗?
不!不是。每个孩子刚开始的时候,都有着满满的善良和上进心,都渴望被爱和爱人,渴望被认可,渴望成长为一个更优秀的人。那么,孩子为什么学坏了?
因为孩子在父母为他创造的家里,没有办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爱。自己喜欢的东西,得不到任何支持;自己的优点,得不到任何称赞;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感受不到任何成就感。(当然,还有一种原因是父母的纵容和以身作则,让孩子跟着父母学成了熊孩子。这种情况我们先不在本文中讲。)
就像这个电影中的小伙子,他在家里感受到的,是来自父母的冰冷无情和逼迫,还有忽视与嘲讽。他的父母看到的经常都是他不好的地方,看到他玩物丧志,看到他不求上进。但实际上,父母看到的这些,都是从他的优点里面挑着自己感觉不满意的地方来说事。总有种鸡蛋里挑骨头的感觉。
或许,有父母会说,这不都是对孩子好嘛,父母含辛茹苦工作,不就是为了多挣点钱,让家里环境更好一些嘛。孩子就应该好好学习为父母争气啊。要不然,孩子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我这老脸都丢尽了。
冠老师在家庭成长课的课堂上,讲过父母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物质满足---肯为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是情感满足---肯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是追求卓越--肯为孩子学习。
第四层次是知行合一---肯为孩子改变。
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父母还是处在教育的第一层次。以为只要自己多挣点钱,把孩子养大了,就可以了。提到教育,有这样一句话很流行:孩子是个碎钞机。确实,养个孩子很不容易,要花很多钱-------
孩子成绩不好要报培训班,孩子上的学校不好要花钱买学校买资源,没时间给接送和照顾孩子要请保姆。话说,父母这样做,错了吗?当然没错,为人父母也很辛苦,做到这样已经很好了。但是,父母真的还需要在这个基础上,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是会出问题?
为什么你的孩子不好好学习,总爱打游戏?游戏里到底有什么?
为什么你那曾经的乖孩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
为什么你的孩子跟社会上的小混混成了“一家人”?
为什么孩子开始偷钱了?
为什么孩子开始打架了?
为什么你的孩子在学校各种捣乱各种犯规?
为什么你的孩子在你面前总是很闹腾,让你觉得没法专心做自己的事?
为什么你的孩子老跟你顶嘴老跟你吵架?他真的不孝不仁不义吗?
为什么。。。。。。
这里大概可以写出十万个为什么了,其他的,就暂且省略吧,生活中还有很多例子可供我们观察反思。
很多时候,根本原因在于,你可能还不会爱孩子,你可能还不会和孩子沟认真沟通,可能还不知道怎样才叫陪伴,可能还不知道怎样才叫鼓励。
真正的爱,不是说,全家人一起在饭桌上吃饭同时各自干各自的事情;不是说,我生了你,给你一个敞亮的房子住让你有学校上就行;不是每天用命令或者是怒吼的语气跟孩子讲一堆教条的话。。
玩过游戏的父母会发现,其实,现在的游戏非常懂得心理学,里面的每一关都能让孩子体验到满满的成就感。
读完上面电影里的故事,你会发现,那个15岁少年和混混在一起,打架,偷东西,因为这个团体能够给他真正的朋友的关心,给他平等的待遇,给他很多的鼓励和称赞, 在这里有归属感。
如果你跟孩子认真沟通过,如果你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认真想想,或许能发现,孩子很需要父母陪伴,很需要父母去理解他,感受到他的想法。
真正的爱,是走进对方的心,是两颗心在相互耐心陪伴和高质量沟通。难过的时候,有人陪你一起难过,陪你聊聊天;在你走岔道的时候,她及时站出来为你指点迷津;在你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他能陪你一起度过难关;在你某方面很优秀的时候,他能及时为你鼓掌。或许,你会说,你说的我都知道,都听说过,但是我就是不知道具体怎么做?有什么具体的步骤吗?其实这些具体的步骤在冠老师的家庭成长课课堂上,都有详细讲解。这里,我先上图吧,哈哈,感受下我们上完家庭成长课的同学,是怎么和孩子沟通的。
这样类似的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我记得有次在操场上,看到父子俩在踢足球。
孩子踢球过去,爸爸接住了,微笑着对他说:你这个球踢的好,姿势好,动作标准。同时竖起大拇指。
爸爸又踢了个球进球门,孩子没接住,不满地跟爸爸说:你这个球太高了。爸爸说:这个是半高球,在你肩膀这个高度,比你高的球才是高了。又一个半高球,孩子没接住,说.这个球不算。爸爸说:好好,这个不算。这个时候,爸爸应该是感觉到,孩子的能力还不足以接住自己的半高球,需要一步步来,不然,孩子会充满挫败感。
这对父子俩的事情,让我又一次深刻感受到了,家人应该怎样给孩子陪伴,给孩子支持,怎样给孩子理解。我想,你或许也会有一些感触的吧。如果有感触,或者,如果你在孩子教育方面有困惑,欢迎你跟我们留言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