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谐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中华民族在5000年的历史中一直追寻着和谐和平和善的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样的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的根植在中国人的精神当中。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崇尚着和。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仪是和谐的第一步。
鞠躬礼,折服一个人的傲慢之心,让你低下高贵的头。
一个人即使贫贱到乞丐的地步,也有掩饰不了的傲慢之心。比如,他看到别人开的豪车,他会说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有几个臭钱吗?就是这一没有财富二没有地位的人,他还是有掩饰不住的傲慢之心。这是人性的弱点。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三字经》)""——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些但是也不能太低如果低到听不太清楚,那也是不适宜的
传统文化的和。和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儒家文化追求的是和谐,它本身也是和谐的教育。这种和谐包括了身心和谐,人际关系和谐,天人和谐。还有就是和谐万邦。
在这个和方面,孔子提到的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培养坦荡荡的心胸。仰不愧于天,俯不疚于人。社会和谐天人合一的基础。
就像我们的身体,身体健康,身心和谐,来自于身体各器官之间的协调和谐。一个器官健康了,让我们整个身体才能健康。如果我们的身体有一个器官出现的问题,那么要让所有的器官都能和谐,那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我们知道五行相生相克。他们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那我们家庭之间也是这样的。
那我们的家庭和谐呢,来自于家庭的每一个成员的和谐道德修养。那我们家人之间互敬互爱,互相团结,家庭就和谐了。那我们每一个家庭和谐了,我们的社会也就和谐了。所以所有的基础其实来自个人的道德修养。
孟子总结出的人伦关系的发展规律。就是五伦学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易.乾卦.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何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一根拐杖和七个儿子的故事。——福田心耕,境随心转。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每人都抱有感恩之心,才是家庭和睦和谐的开始。
让我们在生活当中逐渐进入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世事是好事,这样的一个佳境。我们悟出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就能够获得人能转境,则同如来这样一个发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