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到图书馆,机缘巧合之下看了吴永生先生的《杜牧外传》,一直到图书馆打烊,然后果断外借带回。晚饭时也是边吃边欣赏,在晚饭结束后,继续沉醉其中,终于通篇读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一句句诗词经典传唱至今,可见“小李杜”中的杜牧绝非浪得虚名。通过这本书,我最意外的收获就是“小李杜”是表兄弟关系,李商隐是杜牧的表弟,这一点我是今天才知晓的。
才子佳人永远是人们愿意津津乐道的话题,杜牧被誉为大唐第一风流才子,肯定是少不了风流韵事。扬州张好好、黄州李素秋、池州杏花......这些菇凉都与杜大才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我看到的杜牧却有着另外一面,更值得我们探讨学习。
用太史公的话说: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3岁的杜牧就写出著名的《阿房宫赋》,以此借古讽今;“荡荡乾坤大,瞳瞳日月明。叱起文武业,可以豁洪溟。安得封域内,长有扈苗征!”25岁时再次写下《感怀诗》,表达对藩镇问题的见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30岁左右又写出广为传唱的《泊秦淮》,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能写出这么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诗句,可想而知,杜大才子绝对不仅仅是风流才子那么简单。
杜牧历任黄州、池州、睦州三州刺史,在黄州任上,将“兵连祸结、战火纷飞,官不曾安位、民不得聊生”的鄙陋州郡,治理得井井有条。他在孔子山扩建孔子庙,并兴修学堂,亲自授课讲学,其弟子自远方至数百人。《黄州府志》赞其:有才名,多奇节,吏民怀服之。在池州任上,除残暴、剿山贼、灭水寇、筑湖堤、兴学堂,重建萧相楼、翠薇亭,池州人民得以在动乱年代享受安宁。在睦州同样是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引用其表弟李商隐的评价,我想是最合适不过了,李商隐本人也是因为“牛李党争”而怀才不遇,郁郁终身,对其表哥的心理活动更能体会,更能感受他的壮志难酬。倘若这些能吏干吏赶上如今时代,那绝对会大放光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