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和一个公司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什么都想做,最终的结果肯定是什么都没有做好。
最近越来越有这种感觉,就是当你从合作的角度,去看人和看公司的时候,你需要看到的是别人的优势,以及你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够减少人力的浪费,以及公司资源的浪费。
最近越发觉得做个人品牌的优势,可能会经历这几个阶段:1. 别人不知道你是做什么的;2.别人知道你可能是写文案的;3.别人知道你是写文案的,你还懂品牌;4.别人知道你是做品牌的,私域运营还做的不错;5.我有个文案要修改了,我有个产品想找操盘手了,要不要找这个人聊一聊;6.聊过了,人还不错可以合作试试看,又或者产品还可以,人也比较专业能解决我现在棘手的问题,可以先试试看。
这可能是一个简单的销售询盘的过程,我也越发觉得建立一个真实的商业身份的重要性,所以,这就不得不问不问的问题是:
1.你的优势是什么?你如何让你的优势产生价值
你是行动派,在“做”中活,做事就是你的活法。
这一点在做视频号上也有了非常好的体现,你需要不断的去学去做,并且说出来让别人看见,你就能够吸引到想要吸引的那些人。以前总把自己当作一个小女人,喜欢示弱来获得别人的同情怜悯和帮助,但是从人的本性来说,人都是喜欢跟强者待在一起,所以要学会去展示自己非常有优势的那一边,用平等的姿态去交换自己的价值。
当然,你也需要不断的打磨你自己的价值,你能够给别人带来好处,没有人会拒绝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人。
发现那些心里能量很足的人,他们对自己想要的东西都足够的清晰和明确,然后向外界传递的信息就是我想要我肯干,我能干成,当然不管是不是真的能够干成,你都会被这种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态度给吸引。
核心的优势:学习力、目标力、驱动力、引领力
但是学习力也是有盲区的,第一个盲区:最近也越发觉一味追求在营销知识上的关注,少了对经济运行规则和商业逻辑的理解,会让营销沦为空中楼阁。第二个盲区,吸收太多别人的观点,然后直接把别人的观点当作是自己的观点,失去自己的思考,不假思索的接受,那你就是一个被人洗脑了的工具。
保持警惕——那些组织你进步的,可能恰恰就是你坚信不疑的事情。
其实,我反思疫情给给我的一些成长,我和老公从双双失业,到现在的薪资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家庭年收入近百万明年就可以实现了。从这些结果上看,我们都完全从疫情中走了出来,感情也更加稳固,对彼此也更加信任。
这次疫情的洗礼,某种程度上杀死了我自己一部分老好人的软弱和仁慈的部分,长出了一些无情和冷漠,这种无情和冷漠然我和别人之前有了一些边界,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另外,也让我正视了自己的弱点,我善良单纯容易交浅言深,时常自以为是偏执任性,爱你的人会包容你,但是10个人里面,也可能爱你的只有那么一两个,你不可能奢望所有人都爱你。就像你自己先递出了一把匕首给别人,好人不会伤害你,但是那些想要利用你的人不会,所以不必感到受伤,因为是你自己给了别人机会。
展示真实的自己,在职场中专业的那一面也是真实的自己,所以在商业世界里面,专业就好不必太过诚实。
2. 你的公司的优势是什么?你如何借助公司的优势产生价值
因为公司本身是做私域代运营的,参与项目交付后,才发现原来高客单价的产品,也是可以用社群来转化的。
这也印证了我两年前的想法也错误的,我以为只有低客单,高复购的产品才适合做私域,事实上像房子车子这种产品,客户的价值更高,全生命周期的运营,其实产生的价值更大。
企业微信昨天又更新了一个版本,那就是每天可以推送一次消息,也就是说,一对一私聊这个触点会极大的加强。视频号的流量的流量入口在企微已经打开了,我可以放心大胆的用公司资源去尝试,做直播也好,做视频号也好,仍然需要发挥我自己对未来流量趋势的判断,去确定方向找一些引流的产品进行尝试。
发现社群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跟用户沟通的载体,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舆论试验场,好的坏的全部都会在里面。微信群也是一种组织形式,有非常多中不同的形态,很多社群不用运营,也能够产期的存活,
1.纯福利型:参考折扣券、学习资源、电子书单群
2.纯服务型:参考豪车毒、业主群、问诊群、售后等
3.纯信息型:参考蔬果行业价格更新(实时报价)等
无论卖什么,不管再怎么跳,总离不开:人、货、场这个概念
几个思路:
①人:起信任传递,koc运营搞起来,小红书,抖音号,朋友圈,全民代言分销搞起来(万物基于传销)
②货:赋予产品文化含义,装逼属性,内容搞起来
③场:社区运营做起来,小程序,APP,打卡签到,成长体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