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神秘的。
宇宙是神秘的。
没有任何一个灵魂不曾遭遇神秘之感。
目前为止,人类尚未能揭示这种神秘,即对支撑生命和宇宙的背后本质做出说明。但人类开辟出了两条道路:科学和宗教。
科学探索的是现象。它源自古希腊的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自然哲学家。其重点是描述现象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也就是世界的 How,探索的办法是观测、假设和验证。
宗教探索的是本质。在西方它源自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为代表的希腊哲学家和阿摩斯时代的以色列先知,在东方它以一种非常不同的风格源自印度并发展于中国。宗教之重点是理解世界的目的,意义和归宿,也就是世界的 Why,探索的途径是相信、实践和宣扬。
人类在其文明史上所犯过的最大错误,或许就是没有认识到科学和宗教是两条道路,而把它们看作一条狭路上相逢的两个你死我活的对手。
因此,当经历了漫长的以精神探索和宗教生活为主的中世纪,人们从阿拉伯人收藏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典籍中发现科学的种子时,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另一条道路,而把它当作了同一条道路上取代宗教的一个全新的路标。他们开始抛弃宗教,而转向科学的方向,抛弃对对 Why 的追问,而转向对 How 的探索。他们开始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某种意义上,科学只是一辆车,而不是一条道路。它能高速地行驶,但由于目的和意义不明,它并未能载人类驶向完美的终点。人类走出了很远,但依然处于迷失之中。这便是人类的现状。
十九世纪以来,高速的科学发展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彻底的福祉。相反,由于在人类的个体都以自我为中心,在生存的目的和意义上不能达成一致的看法,世界依然被战争、动乱、争吵为主题的种种悲剧所包围。
最后的结果就是两个字:痛苦!
无数人的痛苦!
人类的痛苦!
在这里,痛苦成了人类的基本属性和特征。人类一切活动的目的要么是为了减轻痛苦,要么是为了制造痛苦,别无其他。
尽管某些时刻某些人的感觉是“幸福的”,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依然充满痛苦。
痛苦是人类最大的难题。也是人类最难理解的神秘。人类时刻面临痛苦,感受痛苦,却不明白痛苦的意义。
倘若人类只是自然的一份子,其存在没有任何目的和意义,那么人类就是一些因某种随机概率聚合在一起微粒,和石头树木一样,何来痛苦一说?
如果人类为神所造,负有某种使命,那么神把痛苦植入人的神经是何目的?是为了让人类顺从?为了更好地完成一种使命?抑或痛苦是人与神交流所必经的途径?或者此举乃魔鬼所为,神并不知晓?
为什么时刻占据着人类意识最中心的痛苦,我们除了能感受它,却对它的来龙去脉一无所知?所余只有恐惧和无奈,这使得痛苦更加难以忍受。
正因为如此,尼采非常深刻地指出:“人,只有知道生命中的 Why,才能忍受任何形式的 How。”
意即,追寻和懂得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是理解和解决痛苦的终极方案。
这正是宗教的核心!
现在的人类,不仅需要科学,也许更需要宗教。
但就宗教本质而言,我们的选择并不多,目前最主要是两种:基于神性的和基于佛性的。
最具代表的就是基督教和佛教。
对宗教的评判,受人类的能力所限,我们无法用科学的方法去证实哪一个更真实。但我们可以使用理性去评判它们的价值。
基督教和佛教最核心的价值区别在于对痛苦的态度。
尽管它们对痛苦的“因”的认识有着各自的词汇与概念(原罪和孽障),基督教和佛教(包括很多哲学)都承认人的痛苦来自“欲”。
佛教认为痛苦是一种恶,欲也自然就是一种恶,需要断灭之。因此采取一种非常决绝的方式:以消解自生的存在(圆寂、涅槃)来消解欲与痛苦。
基督教认为痛苦是一种必然的承受,而欲则有两种,一种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欲(即世俗的利己),一种是以他人为中心的欲(即世俗的利他),利己的欲要消除,而利他的欲应该保留。这便是基督教的奉献精神,爱的精神。
爱是基督教的核心,也是神的核心。
“爱是从神来的。。。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这就是爱了。。。我们若彼此相爱,神就住在我们心中,爱他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神就是爱。住在爱的里面,就是住在神里面。”《约翰一书》
爱是奉献和牺牲。基督教的牺牲不是佛教的自私地自我灭断,而是无私地将自己奉献给他人,不论这种奉献带来怎样的痛苦。这是神性。集中体现在耶稣身上。
简单地说,当佛教用自私的灭断来消解痛苦,基督教则用无私的爱来让痛苦变成甘愿的承受。
佛教认为痛苦是恶。基督教认为万恶之恶不是痛苦,而是自私。爱,不免痛苦,却是至善。
佛教亦有善,因行善,而得福报。佛教的善,是一种手段。基督徒则不会因行善就获得拯救,而是因信而获得拯救,善是拯救与信的结果,不是手段。
因此,汤因比说:“当自我渴望这种自我奉献的时候,你是另一个自我,所以神圣不可侵犯。不可避免地伴随世俗人生的无休止的斗争,实质上是自我中心的欲望和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自我奉献的欲望之间的斗争。其代价是承受极大的痛苦。我们为爱而承受的痛苦其实比为贪婪自私而承受的痛苦更为剧烈。”
简而言之,爱,让我们不免痛苦,但爱,又让我们免于痛苦。
这就是基督教的对待痛苦的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