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国学经典
道教渊源:我对道教的认识之一

道教渊源:我对道教的认识之一

作者: 快乐大拙 | 来源:发表于2020-07-17 14:29 被阅读0次

世界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中国也有三大宗教:儒教、道教和佛教,儒教和道教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佛教是东汉时期由印度传入的宗教。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它的生活习惯、服装、礼仪与儒教、道教不同。儒、释、道三教并称始于南北朝,广泛认同于隋唐时期。

这“三教”,佛教的著作和教义最明确,道教的意义相对来说理解上比较含糊,儒教算不算宗教人们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把它说成是一种思想或学说更合适,所以通常称之为“儒家学派”。从南北朝开始人们为了与崇尚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 开始将儒家学派叫作“儒教”。儒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以孔子为先师,故孔子亦被尊为儒教圣教主。

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它社会地位不及儒教高,影响不如佛教大。它所倡导的是修身养性之法、延年益寿之术,因此古今多受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的推崇。要认识道教,必须了解和澄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道教渊源

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其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它是集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意识和多种思想文化之大成。主要来源有:

一是古代宗教和民间巫术。中国古代盛行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原始时期人们信诸神,后到殷商信上帝和天命,到了周朝有了天神、人鬼和地祗,到了汉初祭神已成自然。以上诸神,后多为道教吸纳,成了道教的尊神,所以道教为多神教。

古人崇神拜鬼,为的是祈富免灾,但凡人不能与神直接沟通,就借巫祝来交通联系。巫祝就是施巫术的人,他们的地位很高,就相当于古埃及的祭司,他(她)将人的愿望托言给鬼神,以求得到神的启示或庇护。巫术可以通过龟甲或蓍草卜筮取得神的托言或意旨。当时国王处理大小国事,都要通过巫师进行卜筮,以求得到神的启示。国王要办的事,则说是神的旨意,以便臣服被统治者。古人还认为疾病是恶魔附体,须用巫术驱之,所以有符咒驱鬼的法术。民间巫风盛行,有击鼓歌舞降神,符箓、禁咒劾神等等。后世道教将一些巫术,变成了他们做法事、兴道场的形式。

二是神仙传说和方士方术。古代的神话传说多为人们想像中的愿望,在《楚辞》、《离骚》、《庄子》中,不乏有关神仙的传说。有不少奇特浪漫的神游故事,有的修道成仙不食人间烟火、可腾云驾雾、无所不能,他们都成了逍遥世外的“神人”、“真人”。由此,人们便企求成仙,不少帝王如秦始皇派人入东海求长生不死之药,汉武帝相信方士,才演演绎了让其悔恨不已的巫盅大案。这时的方士就已接近于早期的道士了。所以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也就是道教的信仰宗旨和基本特征了。

三是黄老思想和道家学说。“黄”是指黄帝,“老”是指老子。黄帝是中华民族的远祖,没有具体可考的思想。所以黄老思想,主要就是老子的思想。所说的道家学说主要就是指《老子》即《道德经》,以及《庄子》等经典著作。

四是儒家经学和阴阳五行思想。儒家主张仁义礼教,重视伦理道德。道教吸收了儒学的基本思想,强调为道要忠君、孝亲、敬长等,皆遵循儒家的伦理道德行事。晋代著名道士葛洪指出,求仙“要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可见,道教的道德信条与儒家是一致的。道教还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的相胜相克原理作为其理论根据。如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就用阴阳观论证自然的现象,说“天地之性,半阴半阳”。

五是道教还吸纳了墨家主张的尊天、明鬼和兼爱、尚同思想。道教还吸收了一些佛教的内容,如道教的祈祷、礼拜、斋醮、诵经等,就是模仿了佛教的礼规。

六是古代医学和养生学。道教追求的终极目标是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因此健康的体魄,自然是道教的首要目标。因此,道教重视养生健身之道,所以道教吸收了古代的医学和养生学方面的知识。《黄帝内经》中的饮食起居、调养精神等方法,也被道教所吸收。

可见道教是中国古代多种文化的汇集和发展,它是在中国古代人们崇拜信仰的基础上,由神仙家融合道家思想,又吸纳了儒家、阴阳五行家、墨家一些思想,借鉴佛教的礼制和中国古代医学、养生学的方法逐步形成的。

相关文章

  • 道教渊源:我对道教的认识之一

    世界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中国也有三大宗教:儒教、道教和佛教,儒教和道教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佛教是...

  • 道教的典籍:我对道教的认识之八

    道教自东汉末年产生,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道教发展过程中,道教徒及对道教的研究者先后编撰了大量经书...

  • 道教的方术:我对道教的认识之七

    道教方术种类繁多,何为方术呢? 道教信仰的最高境界是长生不老,得道或仙。为了实现这一愿望,道士们探索和积累了一些修...

  • 道家与道教:我对道教的认识之二

    二、道家与道教 关于道家,人们通常的说法是老庄,即老子和庄子。实际上他两个没有直接的传授关系,在历史上(春秋战国时...

  • 道家非道教:我对道教的认识之三

    三、道家非道教 “道家”、“道教”长期混用,成为习惯,有必要把这一含混的观念搞清楚。任继愈老先生曾有文提出四点,可...

  • 道教产生的背景:我对道教的认识之四

    关于道教为什么在东汉末年这个时期产生呢?它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首先,当时社会矛盾的激化,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都需...

  • 道教的发展史:我对道教的认识之五

    道教正式形成后,先在民间流行,然后才传入上层社会,并一直延续至今。道教的发展历史与中国社会的进程息息相关。 道教的...

  • 道教的门派及诸神:我对道教的认识之六

    道教的门派繁杂。 从修行方式上来说道教主要分为二个派别--符箓派和丹鼎派。前者主张以符咒等方术治病驱鬼;后者主张炼...

  • 道教与茶文化渊源

    “茶”字出于《尔雅·释木》:“槚,苦荼(即原来的‘茶’字)也。”茶的古称还有荼、诧、茗等。茶作为中国人的一种饮品,...

  • 江西行~第三天

    出龙虎客栈,早8点20分。20分钟后到达上清镇,天师府,道教文化发源地。道教文化要义与当今民间习俗的渊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教渊源:我对道教的认识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ng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