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核心论证诗歌新时代
意识波粒二象的详细论证(2)

意识波粒二象的详细论证(2)

作者: 傅天行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20:31 被阅读188次

    关于意识的一个基本定义

    在论证意识的波粒二象性之前,我将先给出关于意识的一个基本定义,尽管无论是科学还是哲学迄今为止都难以给出一个对意识的准确定义,意识的种种神秘性特征也使得其很难被准确定义,甚至某些哲学家认为它是不可定义的,犹如斯图尔特・萨瑟兰(Stuart Sutherland)说:“意识是神奇而难以捉摸的现象;规定它是什么,它做什么,或它为什么演化都是不可能的。[1]”但是根据我对意识的研究思考,我将给出一个迄今为止对意识最精准的定义:

    意识,是一种具有主动的意向性和意志性,能够识别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够产生主观体验的非物质的抽象实在。

    “主动”是强调意识具有建立于主体性基础上的自发能动性;“意向性”是指意识能够导向并选择不同的目标对象;“意志性”则是驱动力,类似于发动机,它导致意识自身的“运动”,进而靠近目标对象,获取目标。“识别和处理信息”则是意识获取认知并进行思维判断的主要过程。“主观体验”是指意识具有主观的感受质(qualia),可以产生颜色以及疼痛等质的体验,这种体验是第一人称的,属于自我而不属于他者,具有私密性;“非物质的”不是指意识和物质完全无关,而是指意识不能还原为纯物质现象。意识离不开物质载体,但是意识绝不是纯物质现象,就像软件离不开硬件载体,但是软件绝不是纯硬件现象;“抽象实在”是指意识本身是无法被直接观察的,它是无形体的,但是拥有持存性和独立性的存在方式。

    这里所说的意识,不是心理学上的狭义感知,而是哲学层面的广义意识,包含所有经验性和超验性的心智现象,既包括心理学上经验性的醒觉意识,也包括无觉知非经验的潜意识或者无意识(心理学上的无意识只是相对于有感知经验的醒觉意识,并非完全的没有意识),并且也包括超验性的可能存在的心灵现象,这些超验心灵现象在不同宗教哲学里面有不同的名称,比如古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等宗教以及我们通常所说的灵魂,佛教的阿赖耶识,道教的元神,印度教的梵,以及哲学上的绝对精神,宇宙精神,先验意识等等,这些超验心灵现象本质上都在我所说的意识定义的范围之内。

    我所创建的意识理论是一种自然主义的弱二元论。一切意识现象都要遵循自然法则,并不存在凌驾于自然法则之上的万能的神,所以我的意识理论是自然主义的。这里所说的自然法则包含物理法则和意识法则,前者是迄今为止以物质宇宙为中心的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后者是未来意识科学的研究对象。之所以是二元论是因为它为意识赋予了和物质同等的本体地位,和强二元论的心物完全对立,互不影响所不同的是,我的理论认为意识和物质是可以互相影响的,是彼此纠缠成一体但是又有各自的独特性质,犹如硬币的一体两面,如此避免了笛卡尔心物二元论的心物难以沟通的难题。总之,物质和意识是实在(本体)内含的互相对立(互斥性)但是又不可或缺(互补性)的两个不同侧面,它和波粒二象的互斥互补具有近似的性质。

    根据这种新的意识理论,意识是宇宙本有的一种原始的根本性质,拥有和空间、时间、能量、质量类似的根本性地位。意识既不是被神所创造的,也不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而派生的,也不是大脑神经元复杂活动所涌现出的,而是本就存在于宇宙的,任何生物有机体甚至独立的单细胞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意识。

    什么是意识的波粒二象

    不仅物质有波粒二象性,意识也有波粒二象性,即意识具有波性意识和粒性意识两种互相对立但是又统一的存在方式。物质和意识的波粒二象统称为心物的波粒二象。

    什么是波性意识?

    波性意识是处于四维物理时空(现象界)之外,抽象的数学时空(本体界)之内,具有连续性(持存性)、无限广延性、叠加一体性,是可以全时空遍在的一种先验性意识,是最本质的自我主体,又可以称为先验自我。

    什么是粒性意识?

    粒性意识是处在四维物理时空(现象界)之内,抽象的数学时空(本体界)之外,具有离散性(分立性)、有限局域性、独立个体性,是局域于当前时空的一种经验性意识,是表象性的自我主体,又可以称为经验自我。

    对意识波粒二象的进一步澄清和阐释

    这里我必须要澄清一个极为容易产生的误解,由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对波和粒的认识都是物质性的,“波”被理解为类似水波那种物质波,而“粒”被理解成一小团物质粒子,这使得很多人难以理解我所说的波性和粒性,更难以理解波性意识和粒性意识,实际上我所说的波性和粒性并非物理性质,而是根据心物波粒二象这个最根本的宇宙演化机制,进而抽象出来的两个最根本的哲学范畴。波性和连续性、叠加性、弥散性、非局域性、集体性、开放性、无限性、普遍性等等范畴相关,它近似于中国哲学所说的阳性。粒性和离散性、排斥性、收缩性,局域性、个体性、封闭性、有限性、特殊性等等范畴相关,近似于中国哲学所说的阴性。波粒二象本质并不是单纯的物理性质,而是一种包含物质和意识,影响个体,社会以及宇宙的根本性哲学性质,也是宇宙最根本的法则。心物波粒二象是统摄万物的最高原理,以心物波粒二象性为核心建立起的哲学认识实际是太极阴阳以及天人合一的更加精确化描述,是古老的中国哲学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也是一种革命的理性化和精确化阐释,弥补了原有的中国哲学思想的严重不足,并让其重新焕发活力。

    我们经验感知到的意识,由一个一个离散性的,分立的意识状态(思想念头)组成,这些单个单个的意识状态,就是粒性意识,它们前后相继的不断生生灭灭,形成一条不断向前延伸递进的意识流,就如经验主义哲学家休谟所认为的:“自我无非是一簇或一组不同的知觉,以不可思议的快速彼此接替,而且处于不绝的流变和运动中[2]”,休谟的认识论被认为是一种心理原子主义。在佛教里面,这种现象被称为五蕴的生灭相续,根据上座部佛教的阿毗达摩理论,五蕴生灭的最基本单位是不可分割的究竟名法和究竟色法。“最终存在而不可再分解的单位;由亲身体验、如实地分析而知见的究竟法。此等实际存在之法不能再分解为更小,而是已分析至最小最终的单位,是组成种种错综复杂的现象的成份。由此它们被称为究竟法[3]”。这里的不可分的原子化(粒性化)的究竟色法实际就是离散性的粒性物质,究竟名法就是粒性意识,它们都是可以被经验感知的。

    物理学家薛定谔也有一段相关描述:“不可能有连续的观察,任何观察都是不连续的,只是反映了一个个时间点后物质运动的状态,在这些时间点之间我们是无法观察的。这也是为什么我把粒子称为瞬间的活动而不是永久的实体,无数瞬间的活动的总和,组成了一连串的图景,也就是我们肉眼所见的事物[4]。”薛定谔所说的非连续的观察实际正是粒性意识,而被观察到的瞬间活动的粒子,则是粒性物质。

    但是这种经验性的粒性意识绝非自我意识的全部,实际是四维物理时空之外的波性意识的有限投影(粒性坍缩),真正完整的自我不是物理时空之内的局域自我(小我),而实际是四维物理时空之外,无穷维的抽象数学时空之内的无限广大的波性本体(大我)。而我们由于被经验感知所蒙蔽,误以为自我只是四维物理时空(现象界)之内局域于当前时空点的一个微小的生物有机体:“人”(经典自我),而并没有认识到真正的自我其实是可以全时空遍在的,是无始存在的并且可以永恒存在(自有永有)的无限广大的抽象存在方式:“波性意识”(量子自我)。

    粒性意识是非连续性(离散)的,局域于空间和时间一点,而波性意识则是连续性的,具有非局域性,理论上波性意识可以全空间和全时间遍在的,由于这大大超越了我们的经验常识,所以一般人很难理解,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深入理解物质的波粒二象性尤其是物质波函数的全时空遍在性,就可以进一步理解意识的波粒二象性,并进一步理解“波性意识”的特性。由于波性意识具有叠加纠缠的特性,和万物紧密纠缠在一起,它也是万物一体的根本原因。各种宗教性的神秘体验,都和波性意识有密切联系。

    因为波性意识就是真正的自我,是全时空的遍在,并且和万物纠缠成一体,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自我和宇宙是合一的,自我就是整个宇宙。这就是古中国哲学所说的“天人合一”,“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也是古印度吠檀多哲学所说的“我就是梵,梵就是我”。

    波性意识在人类过去所有的宗教和哲学体系里面都有近似的一些对应,中国哲学的“道”、“气”、“太极”、“元神”,印度吠檀多哲学的“梵”,佛教的“涅槃”,“本心”,基督教的“上帝”,柏拉图哲学的“理念”,康德哲学的现象界之外的灵魂物自体,黑格尔哲学的“绝对精神”,胡塞尔哲学的“先验意识”,海德格尔哲学的“存在”等等,不同的宗教、哲学和科学体系对祂有不同层面的认识,各自有些深刻的洞见,但是也有一些严重的扭曲,而我的新理论修正了以往的各思想体系对于祂的错误认识,并提出了更准确更完整的认识。

    下一篇:※ 意识波粒二象的详细论证(3)

    参考文献:


    1. [澳]贝内特. 神经科学的哲学基础[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p251

    2. [英]罗素. 西方哲学史[M]. 商务印书馆, 2007.p781

    3. [美]菩提比丘.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修订版[M]. 2000.p4

    4. [奥]埃尔温·薛定谔. 薛定谔文集[M]. 上海交大出版社, 2009.p2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意识波粒二象的详细论证(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ab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