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触《道德经》这本书很晚,虽热挺早就听说过有这样一本书,还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
读了之后,并未太在意,因为读不懂啊,可能是中学时代的古文基础不太好。
书中的每个字都还认得,也能读出来,就是不知其意。
看着翻译大概也能知道书中在说什么,但是总感觉书中后人的翻译差了那么些味道。
认真读过几遍之后,也偶有所得,毕竟我没啥慧根。
下面这些也是自己一些浅显的认识,希望能和有志于此的同道中人学习探讨。
1.整体观。
道德经给我的第一点感触就是,整体观念。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均是一体的,处在同一个系统之下,这个系统叫宇宙。
或者宇宙之外一个更大的东西。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老子把它称作“道”,又或者是一个叫做混沌的东西。
反正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世间万物皆出于此。
2.变化观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这种变化遵循了一定的规律,并非是无序的变化。
这种变化的过程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简单一点说就是,从无生出有,然后经过一些列的,出生,成长,壮大,再到衰亡。
好像是遵循了一个圆周运动,从一个起点经过了一番运动之后又回到了起点(虽然此起点亦非彼起点)。
很显然这个无穷无尽循环变化的观点,无论是放在一个人的一生上所表现出的生老病死,还是放在一个历史朝代上面所表现出的兴盛衰亡都非常适用。
那除了变化,有不变的东西吗?有,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无止无休!
3.辩证观
任何事情都有不同的面,同一个人从不同的面看问题就能都得出完全不同的答案。
长就一定能比短好吗?长有长的优点,短有短的用处。对和错,福和祸都是相对而言。
老子说,福为祸所依,祸为福所伏。通过这个辩证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绝对的事物,一切都是相对的。
每一个事物都存在多个维度,而我们人解读事物的时候往往从一个或者两个维度去看去解释事物。
而没有或者根本没有看到这个事物的其他维度,这样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吗?
包括对一个事物的判断所下的定语,正确或者错误,那只是在一到两个维度之内判定是正确的或错误的。
4.反向运动观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向其相反的方向运动。
就比如人,从拥有生命的那一刻就开始走向生命的结束。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人类能通过技术延缓这个过程,但是却无法改变这个过程的方向。
目前发达国家地区的人平均年龄大约是80岁,50年后,或者300年后,甚至是10000年后,人能通过一些技术让人类达到长生不死吗?
答案是:不能。没有了死就没有生,也许若干年后人的寿命可以增加到500岁或者1000岁,但终究还是要走向死亡。
《道德经》五千多字的一本书,却像一个永远也发掘不完的宝藏,它是中华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
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本书能盖过它的光芒,虽然历经两千多年,书里的智慧依然值得我们每个华夏子孙去学习和探讨。
我虽然读不太懂,但我从未放弃去读,每过一段时间就去读一遍,每次读的时候都有新的感触。也许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2018-10-04 原创作品
江郎才尽 必出精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