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能系列
能系列:真气运行与艾灸

能系列:真气运行与艾灸

作者: c401e7219c3d | 来源:发表于2017-05-17 09:25 被阅读285次
    能系列:真气运行与艾灸

    作者 | 陈山水

    近代第一中医张锡纯认为只有通过某类静坐才能培补元气,一切药物及食物都无法补充元气(具体参看另篇文章)。

    我们通过静坐补充元气,同时消耗元气用来解决病灶。如果通过艾灸,则是利用艾灸的特殊热能来解决病灶,节省本身元气的消耗。但艾灸的热能有一定的燥火,需要后续利用元气把其燥火也排出体外。也就是说艾灸虽然节省了一部分元气消耗,但同时也消耗一部分元气。只静坐解决病灶与静坐的同时配合艾灸解决病灶,两者相比,通过在气感敏感的真法同修上实验研究表明配合艾灸效率更高些,但也需要注意相关操作事项。

    通常静坐的排病过程:

    1、先培补真气一段时间,

    2、真气积累到一定阶段就去冲击病灶,

    3、冲击病灶一段时间后把病气运输体外。(这三个阶段有时同时进行有时分开进行)

    艾灸可大致分几个阶段:

    1、可直接从病灶区艾灸或 可先灸命门及清理一下输出病气的通道

    2、依据病灶区域变化制定灸的程序

    3、病灶区结束后灸平衡的穴位神阙穴。

    4、集中灸输出的经络穴位

    灸的部分反应:

    1、只是热感。

    2、灸的位置有吸入感。

    3、灸的位置有重压感、紧感、深挖感、旋入感等等

    1的反应通常是非穴位或者是穴位但不太需要能量,2的反应通常是找对穴位,有时这样的穴位不是严格是经络图上的穴位点。3的反应通常是病灶反应,这些病灶区有时不是穴位有时也有穴位。

    两点关联感:灸的位置点及排病气口同时有明显反应。

    三点关联感:灸的位置点、部分病灶、排病气口同时有明显反应。

    有关联感反应及上面2和3的反应时,则说明灸的效果相对比较好。排病气口通常在手脚,以脚底涌泉穴为主,建议脚部不压迫。(参看另篇有关排病气的文章)

    对于气感不明显的静坐同修,建议集中病灶灸区及病灶最近的重要穴位固定时间,通常一个位置20分钟左右。灸完病灶区后灸神阙穴20分钟用来全身平衡。后选择输出病气的经络重要穴位,通常大腿以下,如足三里。(敏感同修可自行寻找最佳输出穴位,不用非要大腿以下)

    初修建议先多灸腿部,先把排病气的经络疏通。

    能系列:真气运行与艾灸

    实践个案举例:

    先命门10分钟左右;然后右肩井穴、右肩髎穴、等右肩附近穴位及右肩病灶区各20分钟左右,然后左肩井穴、左肩髎穴等左肩相关;然后膻中穴5分钟;中庭穴20分钟,中脘20分钟,神阙20分钟;左京门穴20分钟。

    以上根据此同修练静功时的反应过程操作。此同修右肩为全身病灶最严重区域,自己静坐练真气运行法时,真气积累一段时间后右肩反应先开始,然后左肩。中庭穴其个人觉得堵,需要多疏通一段时间。中脘是附带重要穴位。神阙是用来平衡全身,如不平衡,后续静坐会长时间去平衡。左京门穴是其输出病气最重要的穴位,无需足三里等其它穴位。右京门穴无此现象。以上个案举例中的部分穴位不一定有普遍性,仅供参考。

    上面这个个案所用为4cm直径及5厘米直径的粗艾灸条及雷火艾条。

    粗艾条也需尽量对准穴位,稍偏移则效果大大降低。

    神阙穴用来全身平衡,灸身体左右病灶及左右穴位时也要考虑平衡。

    特别注意:艾灸燥火的排出及后续多方面平衡,否则后续静坐花费较多时间解决,将得不偿失。

    重点是一次灸透,灸透的意思是保障一定的时间让热能循环一周,回到丹田。可一直长时间灸少数重点穴位不用换穴位,完成一个循环。和一些练真气规律一致。

    有关艾灸的禁忌请自行注意。

    仅供参考。

    能系列:真气运行与艾灸

    欢迎转载,请勿増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能系列:真气运行与艾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ar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