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惯孩子的地方,通常是父母看不惯自己的地方。在我思考“最受不了父母哪些方面”的问题时,突然意识到曾经妈妈令我无法接受的行为,现在都或多或少地在我身上呈现,甚至很大一部分被我传承给了女儿。很多次女儿找事、死绝的样子都和我如出一辙。
最讨厌妈妈说我“懦弱无能、啥事也做不好”,我内心是一边恨一边认同,很多事情也如妈妈所愿真的就是做不好,关键时刻掉链子。看到女儿如我附体般的表现时,我会特别的抓狂,害怕和担心她轮回我的生活。
以前看到女儿有我的影子,我往往会忍不住嫌弃她,一股莫名的愤怒感从心底喷涌而出,特别想吼叫她,甚至恨不得动手打死她,打死她如我一般的无能。
现在,我清楚的看到,那是我对女儿的投射,是我内心的无力和恐惧。我的女儿她不是我,她和我会有不同的人生,今后,我会以身作则,不会再“引导”她走我的老路。
接受→修复→回到当下
感叹:不要用“有限能力的”父母,去控制“无限可能的”孩子。
未来会怎样,我们不得而知。对于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放大自己的格局,充分给与孩子爱与自由,用心看到孩子,与孩子发生情感链接,尊重生命,学习和了解孩子生命各个阶段的不同发展能力,勇敢放手让孩子亲历自己的人生,不要用爱的名义控制和束缚孩子,最后,祝福他们,静待花开。
生活中,我对两个孩子大小便、零食的教育方式,可观自己的点滴进步。
1.关于大小便,顺应孩子的发展,不强迫、不掌控。
女儿小的时候,我的经验基本靠周遭生活的“熏陶”,女儿在大家庭的教育下被迫半小时被把屎把尿,结果4、5岁还会尿床。
儿子小时候,我了解了一些育儿知识,1岁前完全纸尿裤,从来不把尿。1岁后会教给他有尿的时候怎样脱裤子,儿子似乎顺理成章的就学会了自己掌控撒尿的节奏,1.5岁后小便基本自理,停止穿纸尿裤,并且没穿过开裆裤,一整晚可以不尿尿,偶尔尿尿也会有意识的喊妈妈,从来没有尿过床。
我用了最省事的方式,换来儿子的最省心,真的特别开心。
2.关于零食,越限制越渴望。
关于吃零食,我自认为自己是比较开明的母亲,甚至有些些小放任,他们有比较自由的选择和支配食物的权利。
之前读《爱和自由》,放手让女儿在超市随意挑选,女儿真的如书中所讲,自己选两三种最爱的食物就结账,特别容易被满足,每次也就花个30元左右。
到了儿子,在零食方面更是不控制,他跟随女儿尝遍各种“垃圾食品”,大浪淘沙之后留下几种比较喜欢吃的。每次看到孩子们随意享用“垃圾食品”带来的幸福感,看到身边其他孩子投来的羡慕眼光,我都坚信这些食物带给了孩子无限享受和优越感。平时,他们见到其他人吃,也并没有“如饥似渴”的“渴求”。
我想,食物本身的缺点真的不值一提,我们以为孩子消化不了,那是受困于我们的限制性信念和恐惧。
我们不要用自己有限的思维,控制无限可能的孩子,爱是奇迹!一个被正常爱过的孩子,是不会任性到随意糟蹋自己的身体。
3.遇到冲突,表达自己的情绪,而非情绪的表达
生活中,我深刻的觉察到理智地表达自己情绪而非情绪地表达的威力,感叹“好好说话”的魔力!
你对待孩子的态度,决定世人对待孩子的态度。
在任何伤害孩子的情况下,父母都要无条件保护孩子,成为ta 们成长路上永远的坚强后盾。
遇到他人指责挑剔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有智慧的表达方式,首先是护住孩子,自己岿然不动如大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爱他们的底气,给孩子们保护和爱。在与他人“交涉”的过程中,要共情他人,承认对方的付出和辛劳,并不吝感谢对方。
即使出现所有的人都贬低自己的孩子,父母也要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试着让对方挖掘孩子的优点,坚定地站在自己孩子的那一方,关注、共情孩子,让孩子有发言权。
做父母的,一定要界限清晰,父母是孩子最后的防线,也是最有力的保障,底线问题绝不妥协。
平时生活中,很多父母碍于面子,当中批评、指责自己的孩子,甚至跟随他人的眼光来羞辱孩子,把自己的自卑投射给孩子,让孩子在人群中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凌辱,感觉到被孤立,这是每一个做父母都要好好觉察的。
当然,我们不是说做父母的要无原则地“护犊子”,而是在信任孩子的基础上,以身作则地做好榜样。
做父母,绝对是需要好好学习的一门艺术!无论怎样,无条件的爱和养育都是根本。成长是一辈子的修行,品行且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