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猫
五一假期跟着父亲看了会《新三国》,三国故事,我算是耳熟能详,基本,看一下电视,就能大致猜到讲的是哪个环节,也能联想前因后果。
空城计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街亭,蜀国大将司马懿亲率二十万大军兵临西城下。当时蜀军城中两千士兵,也无可调之兵,众人惊慌失措。
诸葛亮登上城楼观望后,对众人云:我略施一计,定可让司马懿退兵。
诸葛亮传令,所有士兵隐蔽,不可出城或大声喧哗,违令者斩。同时将城门打开,令百姓在城门附近洒水扫街。自己则安坐于城楼之上,身披鹤氅,头戴纶巾,身前放着一把琴,后面站着两位书童。一切就绪后,诸葛亮命书童燃香,诸葛亮挥手弹琴,顿时琴声四起。
待司马懿率军至城下时,司马懿亲自下马前去观看,只见城门大开,城池无兵把守,还有环卫工在清洁马路,完全不像守城的样子。抬头望去,只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
司马懿看后,回到军中,命全军将士撤退。
二子司马昭急了,马上就要破城了,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父亲为何要退兵?
司马懿回答:诸葛亮为人谨慎,现城门大开,城中必有埋伏,如我军冒失攻入城中,将损失惨重。于是,二十万大军退了回去。
诸葛亮一人巧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二十万大军。
在这里,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身为大都督的司马懿竟然识不破如此简单的“空城计”?
我们来做一个假设:
假如识破了,司马懿为何不率兵攻入城内,生擒诸葛亮?
如果没识破,亦可派几千人的小队先攻进城内,一探究竟。如果有埋伏,损失也可降到最低。再者,二十万大军也可围城,诸葛亮必死无疑。
司马懿见此,觉诸葛亮生性谨慎,所以疑有伏兵,故下令撤退。
年少时,我只会看一是一,以为司马懿真的中计了,害怕诸葛亮的阴谋,故而笑司马懿太笨了。
而如今,再次研读,我会想,双方的立场。那时候还是曹魏的天下,司马懿能领兵作战,也是因为诸葛大军伐曹,而曹氏无一能敌,只有司马懿可以守,所以皇帝才同意给司马懿掌兵御敌。
那么,空城计这出,司马懿真要打,司马懿有十万大军,派五千兵士进程试探虚实,如真的有伏兵,就算不敌,也只是少少损失而已。而没必要全军撤退。
那能解释的就是,司马懿乃知音,读懂了诸葛亮的弦外之音,撤退了,放诸葛亮一条生路,也等于给自己留下了后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