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络已经在各个方面渗透到我们的生活,我们通过网络与人交流、展现自我,甚至很多人开始通过网络打造个人IP,获得收益。
于是,是否能够在网络上得体地与人交往,适时地展现自己的社交属性和人格魅力,并且在网络上获取自己所需的社会资源,已经成为可以让每个人都极大受益的必备的生活技能。
“网感”这个概念也应运而生,它已经成为每个人都需要拥有的常识,甚至有人称“得网感者得天性”,那到底什么是网感呢?如何获得网感呢?很多人对此也是云里雾里,不甚清楚。
李嗲Lydia的这本《网感》,通过结合自身和知名网红的案例,对网感这一概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讲述,可以帮助大家更深层次的了解网感,懂得网感,习得网感。
李嗲Lydia是果麦图书的营销总监,知乎23万+的关注者,曾任职于拉勾网、阿里巴巴、优酷等大型互联网公司,拥有丰富的社群运营,市场营销和品牌公关实操经验。
凭借着对网感的认知,在网络世界打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她擅长创作的“网络梗”曾多次引爆全网,引发全民刷屏。《网感》这本书则是首次汇集了她对于网感思考的全部精华。
01.“网感”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在应聘互联网公司的时候,会发现岗位要求上经常会提到“具有敏锐的网感”,那“网感”到底是什么呢?很多人觉得,网感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概念。
在本书中,作者指出,网感是由互联网社交习惯建立起来的思考方式及表达方式,是流通在网络社区居民之间的潜在文化与社区氛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彼此并拉近距离。
通俗点说,网感就是对网络的感知能力,或者说网络悟性。
有网感的人,发一个符合,写上几句话,发一个图片,就能吸引网民的注意。而有的人,辛苦码字,发图,在网上与人互动,却总是无法吸引别人,这就是没有网感的人。
戴建业教授就是一个特别有网感的“网红”,他在抖音小视频中的一段讲课内容,直接引爆全网,吸粉无数。一方面是他有着让人信服的职业背书,另外也是因为戴老师十分独特的说话方式及内容,不但幽默诙谐而且十分接地气。
作者将这种融合心理学、社会学、文学创作和互联网技术,在网络社区赢得尊重和好感的网感称为是良性网感。
而有良性就会有对立的恶性网感,比如那些恶俗的,不符合人类心理需求,简单粗暴的以数据和流量作为唯一指标的网感,则是恶性网感。
02.关于网感的误区
很多人认为,追热点就是网感,殊不知,相比蹭热点,自制热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感。
蹭热点确实是有网感的一种表现,去年夏天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横扫各大影院。于是乎,掀起了一群哪吒热,许多明星和网红开始模仿哪吒的扮相,称霸微博热搜。
虽然蹭热点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二次创作和传播,实际上都是在将目光和焦点投向爆款的源头。
追热点最关键的是要快,迅速抢夺全民关注和讨论的风口,一旦过了时效,全网都是类似的内容,看到标题网民们就已经意兴阑珊了。
有追求的网感,是全力以赴去把自身的内容变成热点,想办法去创作有价值的内容,研究传播的规律。
网感的“网”不是互联网,而是整个时代。
虽然说,网感是互联网工作人员必备的软技能,但是如果不是互联网工作的人员就不需要有网感了吗?
并不是,微信聊天,我们日常生活都会用到吧,为什么有的人聊几句就会聊死?有的人却说几句就让对方感到相见恨晚?
网络已经浸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网感是智商、情商、搜商、学商的综合表现,是人们在生活、社交、工作上无处不在的媒介。
网感并不是网络热词的堆积,而是内容和表达的创新。有些人写文章,加入了许多网络流行用语,就自以为很有网感。
也许你的文章现在看来是有网感,但是我们写文章不是为了当下,更多的希望它是有生命力的,如果一年两年,再有人看到你的文章,充满了过去的“老梗”,是不是就会让人觉得很土?
就像我们现在,如果有人还在用几年前的流行语,“蓝瘦香菇”、“元芳你怎么看”,就仿佛一股苞米茬子的土味冒出来。
热词会死,网感不老。网感的核心,不是热词的拼凑,而是基于人性洞察的创新表达。
03.如何培养网感
有网感的李佳琪,一句“OMG”惊艳四座,一夜爆红,成为网络直播NO.1;有网感的李子柒,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更是火到了国外。没有网感,你很可能会错过很多的机会,尤其是站在风口飞的机会。
那如何培养网感呢?网感是对人性的剖析,培养网感,也相当于认识人性,去了解网民的心理。
书中作者给出了培养网感的6个核心技能,分别从打造爆款文案、排版艺术、使用有网感的图片、视频剪辑、长条漫和H5这几个方面详细介绍。
如何打造一篇爆款文案?第一,要找大流量词作为文眼。就是去看看当下热搜词有哪些?如果文字中有些词汇,很多平台可能会大力推荐,转发率也会提高。
第二,如果创作者不太懂得文字的构局谋篇,使用经典的框架更加稳妥。比如“三段故事加一个总结提升的大道理”,比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些是新媒体圈的标配,这种套路可以极其有效的提高文章的阅读体验。
第三,不要追求完美人设,接地气,接近群众,有些小缺点才会让人更加喜欢。
第四,表达方式和视角,至少有一个要惊艳四座。在《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中,为什么《前夜》和《夺冠》这两节口碑最高,就是因为它们在情理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
第五,全文主旨一定要脱胎于文化母体,文化母体它是人们的共同记忆点,是血液深处的神经元。要想最大程度地调动大家的共情能力,在表达上一定要脱胎于文化母体。比如爱国情,比如对少年时期的追忆,比如对未来的向往等等。
如何能够一秒吸引对方的眼球,除了标题之外,就是配图了。让自己的图片具有网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画质清晰是必须的,然后让你的图片有丰富的信息量,旅行、穿搭、好玩、好笑、有故事等等。
让你的画面主元素剑指当下主流热词,善用花字。还最好是借助所有人熟悉的母体元素,如果一张海报过于前卫和小众,它就意味着将大多数人阻挡在门外。
关于如何做好排版,如何剪辑出“有毒”的视频,如果利用长条漫和H5,作者在书中也有详细的指导。
你的网感,更多的来自于你的阅历,你对热点的揣摩和推敲,你对案例的获取与领悟。
网感就像空气、像水、像阳光,无处不在,却又无法刻意地意识它的存在。就像《网感》作者李嗲所说,网感就仿佛是习武之人苦苦追寻和练就的内功,只有在不断追求和超越的过程中,可以学有所成,笑傲江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