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65日更计划,已坚持了半个月。我第一次连续半个月每天码字2000以上。我想,半个月,应该要做一次复盘了。
在此之前,我想先来描述一下自己的心情。
过去,我不敢想象,自己有一天可以像一位真正的作家那样,每天坐在电脑面前码字,并以此为乐。
还记得,我上小学时,那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作家。
这些年来,每当这个念头冒出来,就总有一个声音在质疑:什么?作家?别开玩笑了!你以为你能成为作家吗?你有作家的天赋吗?你有作家的储备吗?你有作家的努力吗?……
唉!我什么都没有!还是算了……
不,我可以从零开始,我可以一点一点去做,只要成为自己的作家就好。
我正式在写作上挑战自己。“挑战一切不可能,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最近,每次完成写作任务,每次看到文字从凌乱变得整齐、思想从模糊变得清晰,我都由衷地体验到自我效能感和由此而来的喜悦。
接下来,我要复盘近半月我收到的点评意见。
我收到了很多老师针对我写作技巧的点评意见。看得出,每一次的点评都特别用心的,因此,它们很宝贵,值得被好好对待。
每一份点评意见中,都会收到老师们对我文章的认可。
从语言本身和我的写作态度来看,我的语言简朴流畅,但并不平淡。从这些质朴的文字中,读者可以感受到,我具有一个好作者需要具备的诚实。
从文章结构来看,我的大部分文章结构完整,逻辑性强。有的文章使用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或者“提出问题、分析原因、给出建议”的顺序。读者在阅读时感到很顺畅。但个别文章有点碎碎念,逻辑性不够。
文章开头经常从日常故事或生活对话入手,这两种引入方式都能吸引人读下去。
从文章内容来看,大部分文章都有干货、能够让人受益。
这些点评意见中,还指出了我写作上存在的主要不足。
从文章标题来看,约有一半文章的题目,显得平淡和随意,还需要优化,还需要更加吸引读者的眼球。
从文章内容来看,大部分是自己的观点,缺少理论支撑,缺少亮眼的金句或者名言。大部分素材来自于自己的经验和身边发生的事情,有时候会显得说服力不够。
从语言风格来看,我的文章口语化问题较为明显。对于干货文章来说,过于口语化的表述会使文章显得不够专业,减弱作者的影响力和权威性。要想获得读者的认同,应该尽量使用专业的语言。
其他偶发的问题有:有一篇文章段落衔接突兀、行文顺序上逻辑性不够。还有一篇文章看起来“虎头蛇尾”。
除了老师的点评意见,我自己也对自己这半个月的写作情况有一些评估。
尽管从老师们的点评看来,我第二周的文章比第一周整体上会更好。但总得来说,我个人感觉到,第二周没有第一周更具有灵感,写作时也不如第一周下笔流畅。
这可能是因为,第一周只顾着赶紧先写起来,没功夫看其他同学的文章和成绩。第一周偏向自由发挥,带着“发挥成什么样就算什么样”的心态,没有关注过字数,反而写出了比较多的平均字数,而且每篇文章平均耗时短。
到了第二周,我开始看别人的文章、开始做比较、发现差距。第二周更刻意,写作时更关注文章的结构、排版的美观、案例的多样性。
但我把很多精力放在这些形式上,在内容上反而无法打开更广阔的思路。有一次明明写了三千多字,但又感觉内容很不成熟,于是把它们全盘否定,重新写了一篇。
而且,第二周的写作中,每篇我都要看字数,这种对文章长短的焦虑反倒影响了我的产出水平,平均字数似乎更少了,每篇文章的平均耗时也更长。
我在第二周偶尔会有这种心理负担:我这些文章很多朋友都能看到,所以我要一篇写得比一篇好,至少不能明显低于之前的水平。但越这么想,文章越是参差不齐。徒增了写作压力,我没有第一周写得那么轻松了。
根据这些不足,我最近将在写作上做出以下调整。
第一,建立属于自己的素材库。
很多优秀作者都提到过建立素材库的重要性。素材库专用于收录我们平时看到的典型事例、重要观点和理论以及亮眼的金句。毕竟,想完成整整一年的写作日更计划,绝不能仅仅依靠每天的灵光乍现,也不能仅仅依靠回忆自己经历过的人和事。所以我必须着手建立自己的素材库。
我在印象笔记里建立了一个空间,命名为“写作素材库”。暂时划分了“教育实践” “原生家庭” “亲子关系” “婚恋情感” “恶性事件” 共五个笔记本。每个子素材库下又细分为个人经历、真实案例、虚拟案例、理论和金句五个超级笔记。
今后,再收录任何素材之前,都要在文件内容之前附加上简短的标签以便于查找。
第二,扩大文章内容来源。
除了从身边挖掘素材,读书中产生的灵感,听音乐或观影时的感受、哪怕是一次内心的叩问,对陌生人的描写等等,都可以写成文章。
通过写作来促进和培养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热爱生活的人。一旦为了写而写,就会失去写作初心,大脑就会失去好奇心,文字就开始变成生拼硬凑,很难写出好东西。
第三,读写结合。
我在写听书稿的时候,会为了配合写稿的需要而有意识地使用各种不同的读书方法。但是那些多样化的读书方法还没有真正成为我的阅读习惯。
我在日常读书时,还是遵循比较老套的做法,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这种读书方式大大限制了我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从下周起,每周读一本书,无论什么方式读,绝不拖延。今年要实现年度读50本书的目标。
第四,让写作更轻松。
首先,不和自己的过去比。做完今天的复盘,我就把过去的文章忘掉。今后只聚焦于每一篇文章写作的当时。
其次,不和别人比,更不和在别的公众微信号里读到的那些爆文比,只立足于如何提高自己。
为此,我应当把做对比产生的焦虑,转化为向别人学习的行动力。注意总结优质文章的优秀之处。特别是对自己经常关注的心理类、教育类公众微信号,如“武志红”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等,注重分析其中阅读量高的文章是怎么写的,有哪些素材可以积累、有哪些方式方法可以借鉴。
结语:
总体来说,这半个月来,我写得比较好的文章,大概同时具备了这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比较有灵感或对某个话题特别有感触,这确保我能写出足量的内容。二是结构设计合理,这使我的文章具有条理和逻辑上的美感。三是有金句和有多样化的案例,这使文章显得不单薄、血肉充实。
下周起,我将在平时阅读时随手把有用的资料添加进素材库,剖析和借鉴优秀文章的写法,然后回到自己的屏幕前,继续真诚并认真地写作。
(无戒学堂 日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