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大国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有一种好的家风叫遇事不责备》。文中列举了好几个故事,说得有情有理很有生活,因此感触颇深。
我们家恰恰相反,遇事先责备。父亲相对要好一些,虽然只有三年级的学校教育经历,但他毕竟自学颇多,后天提升使得他儒性修养较强,这也导致了他的兄弟姊妹们很多时候喜欢捏捏这个软柿子。母亲就不行,一个原因是母亲的母亲死的早,没有进过一天学校门,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另一个母亲死后她的大嫂掌管着家务,那种无以言表的暴虐等对她负面影响较大。说白了,母亲就是典型的患得患失、遇事责备。因此,尽管母亲始终不承认,但父母30年的婚姻可谓是坎坎坷坷吵吵闹闹。父亲去世将近10年,母亲至今回忆起许多往事琐事还会责备父亲“绵羊头(指性格懦弱)”对她怎么怎么严厉之类的。
母亲这些性格也深深影响了我,我也是遇事爱责备的人,也导致我朋友少、性格内向。所以说,读过上面提到的文章,我是深有感触,也想试着从现在开始慢慢有所改变,为了未来。
很多时候,遇事责备往往只能带来更加负面、恶劣的影响,只会更加不利于问题解决,尤其是家庭矛盾。比如,我和母亲很多时候就会插手姐姐婆家有关老人和孩子的琐事,姐姐说了之后我和母亲都会说应该怎么怎么之类的话,最后都是不欢而散。姐姐之所以说,可能更多需要的是我们倾听,而我们给她的结果是更加不冷静,或者徒增更多的烦恼。
说实话,遇事不责备,其实是一种风范,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首先,遇事不责备能够及时稳住现有局面,让事态及时控制住。发生不愉快甚至灾难性的事件,肯定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当事人已经很自责或者很痛苦了。那么遇事不责备,较好的稳住了局面,不至于使当事人的糟糕心态雪上加霜。只有冷静下来,才有助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遇事不责备是理所应当具备的品行。发生坏事,责备肯定解决不了问题,甚至会导致新的麻烦,而齐心协力才有可能顺利解决问题。
点点滴滴。愿自己以后学着做一个遇事不责备的人,愿以后能够把遇事不责备变成我们的家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