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山乡的医疗条件虽然落后,但当时的民生工程里面,地方管理层还是在每村配备了一位村医,具体是指定特定人员经过培训后上岗?还是由村民选举出来的人,担任这一责任岗,幼小时的潇飞雨是不理解这些的。
她所眼见的是:hs湾的村医,大医伯伯也种庄稼,不像镇医院里的医生,一整天都是坐诊看病。
但大医伯伯有时候,也会背一个形似长方体、有点像板栗色、朝外的一边箱体上印有“十”字的医药箱,行走在hs湾的路上,去有的人家给生病的娃看病。
那时候,大医伯伯会给生病的娃输液,也会开一些中药。
一般情况下,患者家属喊大医伯伯过去,是采取一些急救措施。或者跌打之类的流血不止了,去大医伯伯那止一下血之类的情形。一旦病情严重了,患者基本都是直接去镇里面的医院就诊了。
由于每一个村都有一位村医,潇飞雨也看到,隔壁的伯母生病了的时候,有时候,她并没有找大医伯伯看病,而是去喊了隔壁村的村医来hs湾,给她看病。
湾里的一些人们说:隔壁村的村医,医术和医德好些。也有人说:大医伯伯人品有问题,给妇女看病的时候,手脚不干净。
那时候,村医看病会开中药,但他们也会一些西医的治疗流程。比如:在他们医药箱里,备有打针用的注射器、消毒物品、医用纱布、听诊器等。
如果是呼吸道感染类疾病,问诊的流程后,一般接下来,医生就会用听诊器的一头,带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而另一端则按在患者的心肺区域,以便传导有关患者的呼吸、心跳、脉搏频率的数据到医生的耳朵,以此来完成对患者疾病的诊断。
本来,对医生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流程。学过解剖学的人,人体的每一个器官、每一块肌肉、骨头、每一根血管、神经、都是构成人体的一部分,了解清楚他们的构造和联系以及运作机理,更容易增强的对疾病的治愈能力。
可hs湾的人们说:大医伯伯问题就出在这里,他不好好给患者看病,做好份内之事,治愈患者。相反,利用职务之便,对一些女性患者,动起了非分之念。他给女性患者看病的时候,把听诊器放进妇女的心肺位置后,手就不规矩起来,开始违规操作。
开始,还只有隔壁的伯母,不喊大医伯伯来看病,直接喊外村的村医,来湾里给她看病。及至到后来,大家都不怎么去找大医伯伯看病了。
淳朴的hs湾人们,也许,是本着友善的原则:怕经常请隔壁村的村医来湾里看病,会伤了大医伯伯最后一点做人的自尊。
到后来,大家也不去喊隔壁村的村医了,有啥毛病,就都直接去镇里的医院。及至到后来,市场经济发展起来了,镇里面又有了私人诊所,可以就诊的地方,就更便捷了。
这样,湾里没什么人找大医伯伯看病了,但一个村庄还是得有一个合适的医生,何况,如果医术好,这职业还是多少能帮助到一些患者,也能给村医本人,带来一些除了种庄稼以外的收益。后来,大医伯伯这个村医的职位,就被别人顶替了。
也许是大医伯伯手脚不俭点吧,当时,估计牡伯母不放心,善生哥哥的那个媳妇,还有他们生的那个女儿,那年 ,才两岁多。在钟生弟弟捧着善生哥哥的骨灰盒回湾里后,牡伯母还是忍痛让她们孤儿寡母走了,回娘家隔壁一个县了。
hs湾人们常说:“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也许,在当年牡伯母的认知里,这个女,不仅仅是指自己家的亲生闺女,也包括已经丧夫的儿媳妇。
就算牡伯母不舍,在她当时的处境里,她没有更好的选择。否则,她也不至于往后抑郁成疾,早早的离世。
简书首发,转载请联系作者,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