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时光过得这么快。
在我们这里,祭扫的活动是要赶在清明节的前十天进行,今天正好是周六,是开始祭扫的第二天,我和弟弟还有老妈约好了,要一起回老家。
没有想到,都已经是仲春时节了,今天居然还起了雾,高速关闭,我们就只能走乡道了,走乡道也有乡道的好处,虽然七弯八拐的,可是一路上的风景还真不错。
最喜欢经过那几个种苗木的村子,玉兰正开,有红有白,点缀着有点孤寂的村庄,再往前走,车子在红绿灯路口停了下来,车窗外,正是一片桃林,看着有点像是金庸大侠笔下的桃花岛,我拍了一张照片,看起来还真的不错。

老家早已经不是我心目中的老家了,尤其是通往父亲坟墓的那一条路,好奇怪,它一点也像我们村,完全是都市的绿化风格,村子的绿化能不能不要这样搞,真的,在我的想象中,村子的绿化最好是种果树,路边随手可摘,或者是菜地,或者是篱芭,总之不是现在这种样子。

我是这个村子里曾经的一员,可如今这里有多少人还认识我?然而,我依然想对自己的村子指手划脚的,说三道四,我知道说了也不能改变,我不说也不能改变,心里有点伤感,觉得小村与我已经是渐行渐远。
每一次在静默的祭扫中,我都会想到生与死的人生命题,每次都会增一分对于人生意义的茫然,倒是我的大侄子,他真的是太潇洒了,给我发了一番的宏论,然后就拉着旅行箱,去北戴河看鸟了,真羡慕他,说走就走的旅行说的就是他。
从墓地往外走,一场新雨过后,地里的荠菜、蒲公英都绿油油得,我和老妈边走边拔,从一个地块走到另一个地块,有一个地块是核桃林,地上还三三两两地落着核桃,没有人捡,它们复归于泥土,开始滋养这片土地了。
我一直在寻找老妈说的白蒿头,也就是茵陈,因为上次老妈用它做了几个薄薄的小饼,特别好吃,茵陈并不多见,我走了好几处地块才找到的,只拔了几颗,我又能吃到绿色的白蒿饼了。
老家,是我出发的地方,一想要吃老家那块地里长出来的东西,同根同源,吃起来可能更有感觉吧。

或许,谁都一样吧,我们走着走着就会发现,有很多人或事或物渐行渐远,也有很多人或事或物渐行渐近,这就是人生的机缘与际遇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