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张秀丽|强制断网的后果,是治标不治本

张秀丽|强制断网的后果,是治标不治本

作者: 大力133338 | 来源:发表于2020-08-10 17:12 被阅读0次

    前两天有位女士来咨询,她的孩子上网成瘾,只要不给他手机,他就不去上学,在家里,除了一些必要的话外,孩子绝不会跟家里人多说一句话,没办法,妈妈就只能给他买了一个手机。

    这一行为引起了老公强烈的不满,认为正是因为妈妈太惯着孩子,孩子才会这么放肆的。于是妈妈跟孩子商量,每天在家里玩一个小时的手机可不可以?孩子想了一下,答应了。妈妈跟孩子约定好,每天玩一个小时的手机,做不到的话就要把手机没收。

    遗憾的是孩子并没有遵守这个规则。每天草草做完作业之后就开始玩手机,一玩就一个多小时,这时候妈妈开始着急了。她想没收孩子的手机,可又怕孩子没有手机后不上学,如果不没收手机,孩子继续玩下去又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你会如何跟这位妈妈解释呢?你会同意妈妈没收孩子的手机,还是不同意呢?

    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必须要有理论支撑,你的理论支撑又是什么呢?

    日本心理学家兼教育家多湖辉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孩子不是因为厌学而学不好的,而是因为学不好才厌学的;根据这一理论,李克富老师做了这样一个推论:一个孩子不是因为上网成瘾而有心理问题,而是因为心理有问题才上网成瘾。

    也就是说,上网成瘾的孩子,是先出现了心理问题,而后以上网成瘾这样的方式表现出来。

    从症状学的角度来说,所有的症状都是一种保护,它来提醒患者和身边的人,很多事情都需要改变了。如果强制把上网成瘾孩子的网瘾戒掉,那么症状一定还会以别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抑郁,比如强迫。解决不了孩子的心理问题,只是把他的网瘾戒掉,这就是治标不治本。

    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上网成瘾的呢?

    在此我们只做心理原因的探讨。

    许又新老师在他的《心理治疗基础》这本书提到:在学校生活中或者在工作的环境中受刺激而发生精神障碍,病人回到家中“休息”,不久病情便走向恢复。这里与其说是休息,不如说家庭成员与病人之间的良好关系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关系”两个字在治疗精神障碍症被凸显了出来。如果孩子在外面受到了刺激,家长能给予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去释放刺激,孩子才有可能恢复。如果家长不能够给予孩子提供安全的心理空间呢?

    比如有些孩子在学校里感受到被欺负,在家里父母又是一顿批评、威胁,这时候孩子不能在家中“休息”,为了生存下去,他就只能主动去寻找可以让自己休息的地方,这个地方可能就是网络,也可能是另外一个社会团体。总之在这样的地方,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理解、被支持,他的心理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

    孩子的心理问题因何而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找不到可以让他感到舒服的关系。

    曾经有一位家长来咨询,他上高中的女儿总是跟社会上一帮人打的火热,经常夜不归宿,好不容易把孩子叫回家,孩子却拒绝跟他们交流,家长不知道该怎样与这个孩子沟通了。

    很明显,在孩子的眼中,外面的那一群哥们儿才是她的社会支持系统,在她的眼中,父母不能接纳她的缺点,在那些朋友们那儿都不是问题。在那个群体当中,她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

    是父母与孩子不良的关系,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发生,孩子所有的寻找,只不过是在外求而已。

    孩子出现了问题,该如何下手?

    许又新老师又说: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困难越多,他的精神障碍就越严重。精神障碍是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发展的,也只有通过人际相互作用才能促使精神障碍患者走向康复。

    出现了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的孩子,我们可以从一个方面入手,就是和孩子搞好关系,以亲子关系为核心,满满辐射到与周边人的关系。如此良性循环,孩子的心理问题或情绪障碍才能得到缓解。

    如果你的孩子上网成瘾了,你还会强制孩子切断与网络之间的联系吗?如果你的孩子不肯回家,总是跟他的狐朋狗友在一起,你还会朝着孩子发疯吗?

    我想你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略过现象看本质,你会发现,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还是要从你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入手。

    切记:关系先于教育,关系优于教育,关系也大于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秀丽|强制断网的后果,是治标不治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wr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