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
南京博物院,中国三大著名博物馆之一。而以博物院命名的只有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两家,别无分号。早上九点左右出发,坐地铁1号线换2号线到明故宫站出来后,往前走不远就到。沿着中山路往前,今天是大晴天,气温也回升到30℃以上,走在路上都是热烘烘的。但走在去往博物院的中山路却感觉丝丝阴凉,路两旁高高大大的悬铃木遮天蔽日。这些悬铃木都是百年以上的古树了,修剪的样子也格外夸张,张开的双臂直往上举,两排对齐一字排开,如同迎宾的仪仗队整齐列队在路两旁,颇有气势。
气势恢弘的行道树门口需要验证你的苏康码、检测体温,通过刷身份证就可以入馆。从大门到检票口是一条笔直的水泥大道。中间有绿地草坪,临近博物院门口处在喷水池中央的水泥基座上放着一颗银光闪闪的莲蓬,那几枚银珠镶嵌在莲蓬中,在阳光下分外耀眼。那莲子有什么象征意义?南京博物院当年是梁思成设计的,时间还在民国时期,这莲子的数目应该有象征意义。
莲子进入南京博物院的正门,匾额是蓝底金字,由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前辈书写。博物院分楼下一层,楼上四层,有近30个展馆,看来今天上午一天就得泡在博物馆了。刷省份证进入,大厅内有购置旅游纪念品,一侧还有租借讲解器,租一个20元,还是那种挂在脖子里的老式讲解器,走到某一个展品前有标准的展品会自动讲解。如果没有感应,就人工输入代码聆听也行。这一点感觉较之苏州博物馆有点low了。讲解器只有200个,去晚了就没有。那只能自己在博物馆里瞎逛,达不到博物馆应有的功能。苏州博物馆每个展馆前都有二维码,只要扫一下二维码,进入博物馆的公众号游客自带耳机就可以听讲,哪还用租借讲解器的道理。看来在人性化方面比苏州博物馆差距不少。
既然是博物院,并非浪得虚名。展品是很丰富,那是其他博物馆不能比拟的。从史前的恐龙骨架、人类的早期文明,再到夏商周的青铜器具、春秋战国的各种刀枪剑戟。尤其是那吴越春秋,那青铜剑在玻璃柜中还闪闪发亮,虽然是盛夏,那发出的青铜绿光还是有着逼人的寒气,似乎还能看到吴越争霸时的战场风云,刀光剑影。汉代的楚汉相争,大汉雄风,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南京的六朝古都的来历就在于此。三国之吴国,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古都名副其实。只可惜都是些短命的王朝,为什么具有王气的金陵城就不能稳定国祚几百年呢?其实曾在此建都的远不止上述的六朝,南唐李煜,太平天国和民国政府不都是在南京建都吗?只可惜都没有好命。历史馆内随后的隋唐两宋一直到元明清,南京都曾富庶一方。博物院中的展品说明了一切,有不少独一无二的精品,尤其是在主馆旁边的特展馆中,那镇院之宝的釉里红梅瓶,全国唯一啊。楼上还有各式钟表、雕塑、清宫内的珍玩数不胜数。但匆匆看来总感觉博物院展品是很多很多,有些房间就是简单的堆在那里,整个展厅的脉络不够清晰,令看展的人一头雾水。只感觉东西是多,多的感觉不值钱的乱放。丝毫没有那种有章法有层次的摆放,如同是一个土财主暴发户。我家里有钱,我任性,我爱放哪儿就放那儿。没有讲究一个布局和观看的路线和习惯。展品多,你也不一定全部拿出来啊,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你可以分批啊,在历史馆中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布展啊,非要全部的罗列吗?只看到展馆一个接着一个,背景布局没有,看不完的玻璃罩又是玻璃罩,体会不到不同历史时期展馆的文化气息。只感觉杂乱,走一圈下来收获不大。那些名贵的珍宝在脑海中没留下什么印象,反而在楼下一层的民国馆的简单布景却感觉回味无穷。那个布局和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的地下布局相似。但这里主要展现了民国的风情,而不像广富林遗址那样只是介绍当地小镇的民俗风情。
走出博物院,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在博物院楼上楼下逛了将近3个小时。肚子也开始感觉饿了,那就找找附近有啥好吃的吧。离开博物院不远,徒步十几分钟就来到鸡鸣汤包店,早就过了午饭时分,随意叫了几样南京有名的点心:鸡鸣汤包、鸭杂汤,红豆元宵及红豆芋艿,还有春卷。似乎点得有点多了,全部吃完都感觉撑了。下午去哪里呢?妻建议说去鸡鸣寺吧,体验一下南京的公交车。支付宝的公交乘车码准备好,走到后宰门等候36路或17路190路都可以,坐到龙蟠路·南岗子村下车,坐4号线到鸡鸣寺出站就可以。这也好,把南京的交通工具也都坐了遍。
2020.6.27回家途中
类似海母的生物化石 青铜尊 鼓座 辟邪 青牛灯 玉羊 梅花铜镜 唐三彩系列 双鱼座 玉透雕 报恩塔拱门 凤冠 云锦 吴昌硕的画 名人书法 青花瓷梅瓶 镇院之宝 芙蓉石盖碗 公道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