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法家未能实现取代儒家?

为什么法家未能实现取代儒家?

作者: 湘西超风行者 | 来源:发表于2023-05-16 10:53 被阅读0次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吸取前朝经验教训之国度,使得法家与其他学派一样由于不适应中国历史之责而退出历史舞台,也是由于法家之间互相之间的团结程度较低使得学派的影响力也大打折扣,只能使得法家内部的个别学派有临时性的传播途径,特别容易受到古代上层人物的利用或抛弃之选择途径。
法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以权术为中心,以严刑峻法来维护社会秩序,但是由于“人性恶”的思想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相冲突,导致法家学派一直都只是处于古代上层人物的垄断状态。最终,随着历史的发展,法家学派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些法家学派相关人物在人性上或性格上有较大的缺陷,都是把自己逼上绝路之人。他们没有给自己或亲朋好友留下退路,最终走进个人悲惨的死路。这种“神经质”之病态特点,引发了人们对法家学派的深思。
法家学派在古代政治指导思想中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它过分地强调统治的权威和作用可以让上层人物更好地掌控不利的局面。而儒家学派则强调个人修养和人性的完善,更符合普通人的需求。
在古代社会人情世故更加复杂,使得执行变法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消灭旧贵族势力,造成法家学派的思想可以得到重视,但是对该学派人物只是处于“工具人”之目的,是用来控制或节制新旧地主阶级的势力范围。相比之下,古代君王选择儒家学派更能体现古代明君的“明智之举”而得到士大夫的吹捧。
古代命运多舛,法家的归属更是如此!政治环境和语言环境都能左右他们的命运,法家更容易得罪被统治阶级,特别是在变法过程中滥杀无辜现象,使得更加适用于战国时期有野心的统治者。而儒家则强调仁爱之道,追求仁政,注重人伦关系,他们的理想社会是追求王道政治作为最终目标更容易被所有阶层所接受。此外,法家语言晦涩难懂让普通人难以接受或理解。相比之下,儒家语言则更加通俗易懂。因此,百姓更愿意接受儒家的和谐思想,而不是法家的黑暗“料理”,这一现象在古代历史上是很普遍的。
事实上,法家和儒家之争是一场关于人性话语权的较量。法家强调统治阶级的独裁,而儒家则提倡上下阶级的统一阵线。这种思想上的差异导致了两个学派的不同命运。法家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其过于单一化的上层统治阶级选择途径,使得其影响程度相对有限。而儒家则更加注重大众化或多元化的思想传播,其关于教育教学内容也符合上下阶级都需要的基本特征,因此影响更为深远。最终,法家的内部因素起到了决定作用,导致其败下阵来。

相关文章

  • 公孙鞅为什么要拆散大家庭?

    今日《资治通鉴》: 公孙鞅为什么要拆散大家庭? 1.儒家和法家不同的效率追求 儒家倾向家族聚居的大家族模式,但法家...

  • 仁治vs法治 儒家vs法家

    仁治vs法治 儒家vs法家 历来,儒家和法家都是死对头。儒家讲究仁义仁治,具有同情心、人情味;法家讲究法理法治,重...

  • 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哪种思想更科学合理呢

    法家思想追求的是什么?儒家思想追求的是什么?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哪种思想更优秀呢? 一、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讲究遵...

  • 法家与儒家

    法家和儒家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学术之一,并且对历史文化的影响也有较大的影响。 法家: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

  • 法家、道家、儒家

    众所周知,法家、道家、儒家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思想。但是,所知道的仅仅只是法家、道家归为一类,两者都是唯物思想主义要...

  • 法家、道家、儒家

    众所周知,法家、道家、儒家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思想。但是,所知道的仅仅只是法家、道家归为一类,两者都是唯物思想主义要...

  • 法家和儒家的矛盾在于没有承认社会分工

    法家是统治者的哲学,儒家是被统治者的哲学。所以儒家成了儒教,源远流长,但法家也没有在与儒家对抗的历史长河中消失,而...

  • 中国古代“三大家”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儒家、法家、道家管理思想: 1、儒家的管理思想也就是仁政德治论。等到最后提出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目标。...

  • 百家有感

    儒家礼,墨家贤,道家道,法家谋!

  • 管理(一)

    管理是门大学问,这个世界上的管理,有儒家和法家之分。 儒家用道德(文化)管理公司,法家用规则(KPI)管理公司。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法家未能实现取代儒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zv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