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年第9本书 | 一个人的企业

2018年第9本书 | 一个人的企业

作者: 天立程思文 | 来源:发表于2018-07-13 22:05 被阅读0次

我们都生活在时间的尺度上。把时间的视角拉近些,对于今天我们总是看不透,对于昨天又不了了之,仍然寄希于明天。就是这么一把时间的尺度,让我们原形毕露;把时间的视角拉远些,在每一个家族的单元格里面,在自然法则的生态链上,家族是否具有延续性的强盛的基因;把时间的视角再拉远些,搁置时代长河,人类社会在自私的基因使然下,基因总是以最优的方式,一代又一代的延续着,晕开历史的年轮。我们个人又能寻见些许痕迹?

人生需要时间对我们的提醒。要么在一声声叹息中,就没声音了;要么做一辈子的“愤怒的小鸟”,年轻时是愤青,老了是老愤青;要么还是从自己生命出发,不负青春,不负光阴,这都取决于你自己,也终究会成为你想要成为的自己。

不管你出身带有多少的光环与阴影,你得经营好你自己这一个人的企业,从婴儿不断试错成长,好比是一个不断升级打怪的过程,也就是认知升级的过程,那么过程中的感知,就是一个不断证伪的过程,也好比今年的你不认为去年的你是个蠢货,说明去年你就没学到什么东西。

因此,你必须抵达一个制高点,就是“权威”,有了这个标杆,你才会知道自己的认知边界。再辅以一条实现路径,就是“创新”,这区间须得企业家精神,你的个人企业才能得以持续性发展。

一个制高点


其实就是对权威的启示。关于权威这个词语,总有一个这个感觉还是很贴近的。小时看武侠电影或电视,刚出场的一大侠,在一个情景中,运用自己的独门功夫,几下下就把反叛打得落花流水。随着剧情的几起几落,于重创时,得到一高僧或隐士指点一二,瞬间打通任督二脉,功力大增。瞬间这高僧或隐士就不由得高大起来,这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感觉,是不是有点权威的味道。

这个转变过程,不正是《吴伯凡认知方法论》所说“如何重新开始你的认知周期”吗?

一个完整的“认知周期”就是“权威的认知周期”。从敬畏、谦卑、“说什么就是什么,全身心专注倾听”的一种明显谦卑的“空杯”状态开始,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有一个“怎么说都是对的”的权威;随着认知升级,你现有的认知和现实发生某种碰撞——外来的某个权威在你既有的认知势力范围之外,带来的某些信息、知识、事实逐渐产生某种挑衅;你终有一天会明白:这个权威是靠不住的——一个“认知周期”结束了。

从“无条件认同权威”到“反叛权威”是一个“认知周期”,但这也只意味着完成了“一个”周期。还得从“反叛权威”到“敬畏权威”,就会开启下一个周期,

天然的认同权威、跟随权威,一步步积累知识、认知,扩大视野,一直到最后,权威被否定, 在这个过程中,权威首先用来崇拜的,最终才是用来反叛的。“反叛”是一个周期的结果,要开启下一个认知,就要让自己回到“敬畏”的状态。也就是“权威是用来挑战的最好标杆”,“权威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脱离权威”。

一条实现路径


唯有创新才能与这个时代发展的脉搏合拍。教育也当如此,我们基于天立集团的使命“做中国基础教育的创新者与引领者”,指向就清晰了。

事物的发展都有规律。上个世纪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熊彼特提出了“景气循环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创新引起模仿,模仿打破垄断,刺激大规模的投资,导致经济繁荣。可是当进入的企业足够多时,盈利机会就会消失,经济开始消退,等待新的创新。如此循环。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创新才能创造利润,护城河可以守卫利润,而模仿则会消灭利润。

创新的定义。创新就是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经济过程。

创新三步曲。第一步,牢记一切商业的起点,都是消费者获益;第二步,用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第三步,优化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创新两衡量。第一, 定价权。有资格提高“定价权”,所赋予的价值别人是做不出来的。能提高定价权标志着,我在产品价值上有真正的创新。

第二, 定倍率。能降低“定倍率”,东西比别人便宜,还能赚钱。能降低定倍率标志着,在流程效率上有真正的创新。

一个人的发展要有规划,所有的成功都是精心策划后的结果,人生能够给予自己指点的良师益友不多,往往要无谓的消耗有限生命,非要等到疼彻心扉时才幡然醒悟,且只看到一个方向,自己朝着这个方向行径,便在路上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年第9本书 | 一个人的企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as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