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且算作上一篇文章《我们是否应该以审美的态度去看待孩子》的姊妹篇吧。
这辈子中爹妈与孩子的关系如何,细有细说的方式,粗有粗讲的办法,但在信命的人看来,总归可以在这么两句话中找到归宿:一曰,孩子是来报恩的;二曰,孩子是来讨债的。
其标准无非是这么两个:一曰,在别人眼中孩子对待爹妈的态度;二曰,在爹妈眼中孩子对待爹妈的态度。如果结果都好,那么就是报恩的,否则就是讨债的。
瞎子算命——两头堵。玄学真的是玄。
不管你信不信命,也不管你是谁,也不管上面的说法对不对。任谁也否定不了,评价爹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大抵总是少不了一副旁观者的架势和颇有马后炮之嫌的结论。
这其实是可悲的。旁观的人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当局的人又差不多已经没有了纠正错误的余地。这当然是对结果是“坏”的人而言。
上文说过,爹妈对待孩子大体不过三种态度:实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和审美的态度。其中,审美的态度看待孩子,也就是“按照孩子本来的样子去对待孩子”。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以审美的态度去看待孩子呢?上篇没有说明,接下来我简单陈述一下我那些个粗鄙的看法:
首先呢?得知道孩子将来有面对的是他自己的将来,除了孩子自己之外,其他人永远都是外人,爹妈也不例外。即便是王健林一样的强人,也不能左右他儿子要当国民老公的远大志向不是?
所以一定要知道孩子最终还是要为自己的屁股负责,犯了错误就得自己挨板子。痛,那是一定要痛的。
明确了这一点,爹妈就会放松些了,就不再容易把孩子当成扯线木偶,硬强着要他按照他脑子里完全没有的蓝图跑路了。
想想看,身边这样的例子还少吗?爹妈没上过大学,就逼着孩子要上大学;爹妈是清华北大,孩子考不上大学;爹妈学文或学理,孩子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等等。
总之,这都是只把孩子当扯线木偶,而忽视了孩子自身需求的必然结果。
这里并不是主张放任孩子,让他们自我放飞。
“小树不修不直溜儿”的道理,我是非常赞成的,我也坚定地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少不了强制方法的使用。因为孩子成长时有时候需要很直观的刺激才能知道“限度”。而限度对人类社会而言是相当重要的东西。
麻烦请记住我说的是“刺激”,不是惩罚。至于惩罚与刺激之间的关系如何界限又在哪里,留作以后分解。
书接前文,之所以那么说,只是想告诉当爹当妈的一定要适当地抛开爱和责任,适当地抛开自己脑海中的孩子的未来。
在与孩子相处时,不妨时时地提醒自己,多想想宠物的样子。
那些猫啊狗啊的,有时扭扭捏捏的,有时疯疯癫癫的,有时懒懒散散的,却总是亲亲热热的,不是很美的画面吗?
如果孩子就是那个小宠物,你还会对他总是强求吗?
当然,前提是你有宠物。如果没有,那就请自行脑补。
我一直认为,像对待宠物一样对待孩子,特别是小孩子,那是以审美的态度看待孩子的一个很有趣的方式。
我可以无所事事地看着他们自己撒野,在远处观察他们对环境反映的方式和行为的特点,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逻辑,区分他们的反馈哪些是本能的哪些是后天的,哪些是偶然的哪些又埋藏着必然的规律。
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了,孩子的教育还能成为大问题吗?
当然,这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身体上的、精神上的还有心灵上的距离。
保持距离,也是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孩子的一个方法,也是我要在后文进行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二〇一八年七月十三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