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流行到经典
这是78分钟《大学问八讲》里面讲的流行与经典:
这是21分钟《大学问》里讲的流行与经典:
78分钟版本里比21分钟版本里面多了这么几句话:
“流行是因为触动了当时人的心弦;
跨时空流行就成了经典,经典是因为触动了不同时代人的心灵;
流行和经典有着时代的密码,有着时代的信息和含义,到底反映了多少时代的含义?”
前面这些是我总结的龙教授对流行和经典的诠释。本次讲座的题目是《一首歌,一个时代》,可是现在来回想整个讲座,这个题目的含义恐怕不是“代表一个时代的一首歌”、也不完全是“流转在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的一首歌”那么简单。歌与时代在她那里有着复杂的关系:六合之内、阴差阳错。流转、误读成了下面的讲座里的主题,她语境里的时代和那一首一首歌,一方想要用自己给对方贴上标签、另一方又它的这种努力不管不顾。这种复杂性的讨厌之处在于,我现在都想干脆把她当作一个反动分子、用阴险进攻的理论来解释她的讲座的确是比较简单。
下面是她对《我的祖国》大合唱的“洗地文”,
听众开始唱时还有点害羞,零零落落的,但是旋律的优美有一种感染力,一会儿就唱开了。歌声流荡,化解心中原有块垒,坐在一旁不相识的人在唱歌时相视而笑,是多么美好的事,我于是让大家合唱的时间拉长一点,虽然演讲时间已经所剩无几。让我惊讶的是,原以为大陆人之间会有代沟--也许年轻人不太会唱,但是发现年轻人一样纯熟地唱;原以为港人可能不太会,发现港人能唱的也很多。
一首歌,在不同的时空里,撞见不同的记忆,就产生不同的情愫和意义。在港大大堂里一千人坐在一起唱歌的那几分钟,在当下的情境里,唱的就是大河波浪,咏的就是稻花白帆,歌所带出来的个人记忆当然不同,可能是往日初恋,可能是家国情怀,可能是某种不堪回首,可能什么都没有,就是那简单美丽的旋律; 那是非常纯净的几分钟。
说句题外话,龙应台大概之后永远也成不了某种“大一统”理论的信徒。我认为她的讲座里的“歌和时代”其实替换成“个人选择和权力”比较好,甚至权力的这个词都可以用外力来替换。
我现在有点明白“有时候,真的,大河就是大河,稻浪就是稻浪罢了。”这句话里龙教授想表达的意思了。
她是在反讽某些机构对这些合唱者的利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她的意思应该是,合唱者当时的情感比爱国(爱政府)宣传要纯净的多。 大概就是下面这个答案里表达的意思:
这首《我的祖国》,不是第一次被抹上政治色彩了。其实它本质上是一首非常叙情的歌,旋律太美,词也写的好,好听。正是这个原因让这首歌得到了这么多年的传唱。可以算是中国最美的爱国歌曲,但是说它是首红歌,有点怨。它一没有歌唱党,二没歌唱新中国,三没有歌颂无产阶级,四没有包含什么意识形态。它就是一首美丽的、动听的、饱含热情的爱国叙情歌曲。放到任何一个年代,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的口中,都可以传唱的爱国歌曲。这是一首纯粹的歌曲,她应该像《Hey jude》一样得到永久的流传,希望不要再在她的身上涂抹各种颜色了。
作者:刘洋
链接:怎么评价龙应台在香港演讲关于一首歌代表一个时代,台下唱《我的祖国》? - 刘洋的回答 - 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