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儿童是如何学习的

儿童是如何学习的

作者: 好山家门前 | 来源:发表于2020-12-16 08:11 被阅读0次

2020年12月11日 周五 晴

回顾学习与迁移:形式训练说。

迁移是把苹果从这个筐拿到另一个筐,不是,但大部分人自觉不自觉的这么想,迁移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如同移植一片森林。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迁移理论,如诗词大会,主持人大会。背后构成学习理论的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形式与内容可以分开,单独训练,记忆可以脱离内容单独训练,这是不可能的。能够背诵圆周率几万位,他运用的是记忆术,那是否所有东西都可运用记忆术,不是!电话号码记忆可以用,部分的可用,但机械记忆不是学习的本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记忆机械记忆的部分,但不能完整表达学习的问题,学生更需要理解去学习。学习写字可以死记住,但更需要理解,以帮助学生长久记忆,基于理解的学习,孩子会越来越轻松,基于死记硬背的学习越来越困难,这也是钱钟书与王国维的学术区别。我们今天的孩子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更需要王国维式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因此,知识学习就需要理解。

1.婴儿的能力

婴儿不是白板,不是一个箱子,他是互动的,跟环境互动的,婴儿也有强大的学习能力,维果茨基与皮亚杰是最重要的认知心理学家。

皮亚基属于认知心理学界的爱因斯坦,他率先认识到儿童不是白板,或者是成人的不成熟状态。儿童自成一个世界,与成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儿童的成长过程是不断升级过程,不是线性过程,而是每隔几年从一个水平飞跃到另一个水平。0-2岁是感知运算阶段,2-7岁是浅运算阶段,7-11岁是具体运算阶段,11岁以后是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的儿童完全不同,不是量的变化,而是内部认知、情感结构、社会化水平的差异。每个阶段儿童有内在的认知图式(经验、思维、结构)随着生理的成熟,儿童会从一个结构到下一个结构,处理器在升级。

结构升级过程或认识升级是伴随着生理与心理的成熟,儿童与环境的互动完成。升级过程就是同化、顺应、平衡。我们用自己的结构同化外部结构,同化不了就顺应,最后达到平衡。顺应是内在结构的改变,根本结构的改变。《狮子王》里的辛巴从男孩变成男人,是一次飞跃。你不能说0-2岁的儿童自私,因为他不具备自私的能力,自私是以形式运算水平为前提的,只能说是自我中心,哪怕在成人世界里,自私与自我中心也不是一个概念,有些成人不成熟,他是自我中心,是心理学概念,有些当然知道是非对错,但他是利己主义者,那是自私,是道德概念。

维果茨基对皮亚杰的重大补充是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是文化论者,皮亚杰是自然主义者,儿童在自然状态下会经历这几个阶段,所以皮亚杰会被自然主义者利用。维果茨基看来,儿童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存在,而是在与外部世界交互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外部世界在儿童的成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儿童不只是自然成长,他也是在文化的规范刺激下成长的,他引入了社会的概念。维果茨基比皮亚杰更有用,“教学必须走在发展之前,引领发展”,意味着,儿童必须有发展区、学习区、或者叫可能性区。这个区域可以通过刺激让他得到发展。最近发展区是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儿童不只是自然而然的发展,儿童也在成人的引领下或同伴的帮助下超越自己的发展,“儿童的学习是被动的能动性”。能动从皮亚杰这里获得,被动从维果茨基这里获知,也就是我们要给儿童压力,促进儿童更好更快的发展,而不是倾其自然。

2.特惠领域的早期能力

特惠领域,生涩的词,翻译有问题。在儿童身上,各种能力各种领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某些阶段有些能力优先发展,这些领域叫特惠领域。也即敏感期。书中提到四个特惠领域:数学、物理、生物、语言,他们与学生的身心生活有关。物理概念的形成很重要。儿童要理解“我们存在于不依赖我们而存在的客观世界。”孩子把主客体区分开来需要一个过程,把世界与自我分离开来,去自我中心化。客体守恒。《智力心理学》然后儿童要意识到世界由无生命的和有生命的组成。“万物有灵”是儿童的概念,与童话一样,早期的世界是有灵的。雷电不是神话而是物理现象,这是发展理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物理与生物的学习是认识的开端,这个过程有赖于生理的开端和能力的发展。因果关系是对外部世界的定性理解,数学的数概念是对外部世界的定量理解,因此,数概念与因果关系都是理解外部世界的工具:概念工具,形式工具,结构工具,经验。语言发展也很快,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智力的工具。思维与语言的关系(维果茨基)提到:思维与语言的起源不一样,思维起源于动作,语言起源于交际。到某一刻交汇,语言变成了思维的工具,语言就表达智力了。语言在早期主要是交际工具。语言能力在脱离交际的场合中会萎缩的。意义优先,意味着不能够用识字卡片识字,要在环境中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生活环境也是语境。

识字量的增加,孩子的语境越来越变成语言环境而不是生活环境。理解障碍的解决还要回到生活语境。面对面的交流,二者享有共同的生活环境,文字分享者语言环境不一致,这就是口语发展优先,文字发展其后的道理。口语可以省略背景,书面语需要补充,也就复杂。

3.儿童与成人谁的学习能力更强?

答案是成人,但我们有儿童学习能力更强的错觉。生理上讲,形式运算水平的人比实际运算水平的人,学习力更强。但学习力不仅受制于生理的认识结构,还受经验的影响,经验越多,学习力越强。

决定学习能力的,不仅是运算水平,还有通过学习策略提高任何阶段的学习能力。以记忆为例,短时记忆改为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对信息暂时储存和加工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也可以把工作记忆叫思维的黑板,随时擦掉或者改成长时记忆,也有点像电脑的缓存,是一个工作平台。人和人的智力差别,记忆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在你的案板有多大,你的黑板有多大。有孩子在读题过程中,工作记忆加工处理有限,记住这个,忘记那个,会出现障碍,画图就会会减轻记忆的压力。上帝给每个人的案板大小不一样,生理发育好之后,如何突破案板大小的限制。

工作记忆的容量有多大,米勒的研究是7+-2,5到9个信息单位,一旦出现超过七个信息单位,就会出错误,相当于你的案板只能放七样东西,加工的速度减慢,复杂程度会降低。最新的研究成果是工作记忆的单位是3-4个,而不是7个。

如何工作记忆的限制?组块策略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单位可以是四个,但每个单位可以比较复杂,如记忆手机号码或者英语单词。事不过三,多了记不住。在高效的学习中,用脑图的目的是知识的组块策略,特别重要,可以无限分级。我们老师特别容易犯的错误是一节课上下来,有一堆零碎的东西,孩子怎么记住?把知识本身结构化,且富于意义。记忆术是外部的结构化,如编口诀,真正的学习是内在的结构化才是关键。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或者对认知监控。头脑里仿佛有第三个人,在审查自己的情绪或者认知,生气有用吗?还有别的选择?当头脑中对第一反应进行评估、调整时,这就是元认知。思考就是反本能的。学生要有一定量的关于学习的知识,如记忆是怎么回事?第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基本的判断,甚至有一套判断方法,第三学生对完整的学习过程有清晰的学习过程。第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策略有一定的反思。第五,学生能够不断地自我调整。中学阶段,孩子之间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元认知策略,多数孩子陷入低品质的勤奋,方法没有用,做笔记超错题本,他不知道学霸是如何用笔记或错题本,只是在模仿,并未在消化。避免低品质的勤奋,需要调整、反思。这很难,因为人总是愿意陷入舒适区。因此,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也属于教学的一部分,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学习过程,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包括抽象的学习方法,也包括具体的学习方法。但能把知识讲明白的老师本不多,还能提到元认知的学习的人更少。做事需要闭环思维,要有监控,以终为始,不仅做,还要监控到哪个环节。

两个概念:实体理论(固定性思维),增量理论(成长性思维)。这是元认知的一部分,“无论你认为,能(成长性思维)或者不能(固定性思维),你都是对的”(干国祥)我们在很多领域都是固定性思维,你认为不能,可能真的不能,投入时间不足问题。

5.成人如何指导儿童学习?

使儿童对任务感兴趣,从内在与外在激发;第二步要提供支架,控制变量,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减少解决问题的步骤;通过预测,以免孩子过早放弃;做课题研究要有规范的流程,老师要找出理想流程与实践流程的差距,要标识出来;课题会有挫折或者浪费,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提升学习效率,规避风险,防止放弃;展示理想的研究过后,有利于学生改进行为。

孩子对这个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吗?若不感兴趣要激发他的兴趣;控制条件,确保学生的注意力在训练点上;提供怎样的反馈,才能确保学生在始终保持专注;我能找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理想方式之间的关键差异吗?我能控制好难度系数和学习成本以确保学习的高效吗?我是否示范过良好的解决过程?

因此,要深刻理解知识,深刻理解学生,深刻理解学习过程。现在这三块都出问题了。

要深刻理解自己所教学科,很多时候曲解了学科知识,对老师来讲是第一位的,如何教是次要的,我们对教什么的研究很糟糕,出现了我不知道不知道的情况。我们不理解知识,我们没有意识到不理解。新课改的问题,我们连知识也没解决。

深刻的理解学生,也就是我们要理解学生的内在逻辑及原有经验。

深刻理解学习过程,要完整理解学习过程,用这种框架比照我们的教学流程,实现流程的极简化。到处出现的导入新课,大半没有意义,导入新课不在一个学习过程里面。

三块都出现问题,都需要经验解决,但是经验解决不了内在的问题,我们就会抱怨学生。

总结:学生不是一个白板,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是一个有前拥经验的主动的学习者,而且,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都有足够的学习力;学生的学习是有敏感期的,儿童在数学,物理,化学,语言等领域意愿和能力都是比较强的,也是学校教育的重点;我们通过对儿童元认知方面的指导,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同时,我们也要塑造儿童对智力和学习的认识,防止实体思维,增长增量思维,老师可以用过有效的教学增加学习效率。

元认知最好的培养就是反思,要像企业一样复盘,也即重新整理的过程,如写海拔五千就是复盘的过程。以上的六个步骤如图杜威的思维五步法,思维五步法是学习过程,六步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有成人介入,自己学习就是一个自然的学习过程,我们在上任何一节课,我们有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框架,比照上课的过程,形成反思,这就是元认知。理论上讲,儿童在一开始就有元认知能力,由原来的自然状态发展到自由状态,有一种自由运用,老师与孩子的交流,这就是元认知的培养过程。难在哪里,难在结局复杂问题,如孩子的中高考问题,这时需要的成套的元认知策略,需要老师协助,我们的情绪控制就是元认知部分,我们做事情需要一个评估,做事情时,会跟着感觉走,还会自我欺骗,自我保护,也会自我反思,一个越明白的人,元认知会更成熟。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培养,效率是最高的,分析孩子遇到的问题,就是在培养元认知能力,独立、情绪稳定背后都是表先孩子的元认知能力强,小学五六年级,训练孩子整体全局的把握教材,至关重要,今天很多孩子不会停下来想分数的本质是什么?不会把握这一单元,只会做一道题,做完就扔过去,不会跳出来,还会回避这个问题,不会反思,作业本发下来他不会改错,厌恶这个过程,喜欢听,讨厌写,凡此种种,孩子的表现是自然的,但成人需要施加力量,学习需要整理,他的学习成果不能结构过,逃避大脑的深度学习,学习效率会降低。孩子的这样反应是对舒适区的适应,是对环境的逃避,因此学习是在很大意义上是反本能的,但成效会高。

相关文章

  • 通过学习认识自己

    Day 9 今日阅读了《人是如何学习的》P70-90,关于儿童是如何学习的。 这个部分,回顾了对婴儿能力、儿童学习...

  • 儿童是如何学习的

    2020年12月11日 周五 晴 回顾学习与迁移:形式训练说。 迁移是把苹果从这个筐拿到另一个筐,不是,但大部分人...

  • 笔记整理

    【时间】2021.2.5 【阅读内容】第四章:儿童是如何学习的? 【感悟】在儿童的学习方面,有两个人做出了很大...

  • 《儿童纪律教育》培训感悟

    1、成人的任务是帮助儿童学习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而不是替代儿童做出选择。在学习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中,儿童既可以为自...

  • Day22:从婴幼儿发育看儿童是如何学习的

    Day22:从婴幼儿发育看儿童是如何学习的 ——第四章《儿童如何学习》 今天啃读了第四章内容,感觉人真的很神奇,比...

  • 儿童是如何学习的——《人是如何学习的》阅读笔记(06)

    文/涅阳三水 一、婴儿的能力 1.理论知识:婴幼儿是具有能力的,主动的,自我概念发展的主体。 皮亚杰认为,婴儿对物...

  • 儿童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今日继续阅读《人是如何学习的》第四章儿童是怎样学习的。本章首先介绍了有关儿童学习理论的的发展。从洛克的白板说到皮亚...

  • 20200125《人是如何学习的》——儿童是怎样学习的

    运动、练字、读书,健康生活每一天。 第27天 因疫情没有出门。 今天阅读的是《人...

  • 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

    今天阅读的是《人是如何学习的》第四章“儿童是怎样学习的”,这章稍微枯燥一点,但结论都在小结中。 发展的概念是儿童思...

  • 让儿童在尝试中增长

    Day 10 今日修改并提交了年度叙事,可以放松下来阅读《人是如何学习的》P90-100,继续探讨儿童是如何学习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童是如何学习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gd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