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先有对结果的感觉,再行动

先有对结果的感觉,再行动

作者: 焰秋 | 来源:发表于2020-08-17 14:52 被阅读0次

          我的一个学生,他姓韦,是所有科任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上语文课,他拿数学课本出来,上英语课他又拿语文作业出来写,老师所有的指令,他都要反着来做。如果你没收了他与课堂无关的东西,他就呆呆坐在那里什么也不理。我们老师做了大半天思想工作,而他却一声不吭。打电话请家长,家长的怒吼和训斥,他也毫不在乎,反而变本加厉。课堂上总是找其他同学聊天,别人不愿意聊,他还一定要这样,甚至动手打人。

          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其实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平时都存在强迫孩子的行为,同时也对他缺乏关爱与关注。

          在不断与韦妈妈接触后,我知道她是开店的,平时很少有时间照顾孩子,经常把他关在家里,晚上十点多回到家,孩子就已经睡觉了。孩子每次在学校犯了错,被老师“告状”,韦妈妈都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来教训孩子,他觉得孩子三年级了,能听得懂大人们的话了,可是这个孩子叫做什么都不愿意,甚至和她对着干,故意不做,于是就吼他。训斥与吼其实就是典型的强迫。

          著名的行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比格兰就说过:人类的行为规律,是按照一件事情的结果,来反过去组织他的行动,最终形成性格和人格,对学生而言,这点就表现得是更加敏感和突出。韦妈妈平时对孩子缺乏爱的关注,导致韦同学内心缺乏温暖,他发现只有通过不断制造问题,老师和妈妈的注意力就停留在他身上了,这是周围环境提供给他的一种“结果导向”,而这种结果最终也会不断促使他制造更多麻烦出来。

          行为科学家认为:人类办事的流程永远是先有对结果的感觉,再有行动。根据这个“结果选择”理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结果的奴隶”,所以,如果你不去设法改变孩子对一件事儿的结果心理预期,光想用各种方式强迫孩子就范,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低头的,硬掰,肯定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强迫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会导致孩子形成反社会人格。

          面对这孩子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就决定不给他更多的注意力,或者避免过度反应,然后继续心平气和地上课。他在我这里得不到想要的关注,结果的心理预期就不断发生改变。而每当他做了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我不会马上点名去强迫他当场改变,而是走过去摸摸他的头。时间久了,竟发觉他有所收敛。下课的时候,我经常让这孩子帮我跑腿,拿作业和提小水壶,他总是表现得特别积极,更愿意和你交流了。当他有了转变之后,我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他就是其中一组的小组长,只见他每天早上来得早早的,组织他的组员在位置上读课文,我偷偷把他这样的表现录下来,发给他妈妈看,这个孩子回家经常得到妈妈的表扬,渐渐地发觉他也不是个“大麻烦”了。

          很多孩子不是来给我们创造麻烦的,他们都需要爱与关注,成年人总是从自身出发,过高估计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行为能力,是导致一系列问题产生的结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先有对结果的感觉,再行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hq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