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感动是改变的纯酿

作者: 美麟高级情商训练师亲子沟通师 | 来源:发表于2017-06-21 23:42 被阅读12次

            今天有群友在群里分享了一个“结果选择行为理论”,引发了大家的讨论。该理论指出:每个人先有对结果的感性判断再有行动。结果在前,行动在后,全凭感觉。特别是孩子。

            也许是分享者对理论内容的精简,没有把整个理论的意思表达完整,美麟不禁有些疑惑:孩子的初期行为或者说首次行为是从哪里得到对结果的感性判断呢?难道这种结果判断承袭自母体吗?比如说婴孩的啼哭、吮吸、手舞足蹈,都是无意识行为。他们仅仅是如此动作而非“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或者说“我需要什么,所以我这样做”。随着孩子大脑地不断发育,神经通道的逐渐完善,孩子才从无意识行为逐渐进化到意识行为。

            因此美麟猜,这个“结果选择行为理论”应该是基于对人类意识行为研究的结果。如果归属于意识行为,那么它表达的意思是每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源自他们在初期有意识的行为中,得到了令自己期待的结果,满足了自己的内在需求。于是就会不断地有意识地重复这些行为,以期继续得到自己期待的结果和需求满足。这和我们现在说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动机”的理论是相似的。这个正面动机就是我们的价值体系——我采取这个行为有没有给我带来好处,值不值得我这样做。而这个好处是“行动者”期待的、想要的,并非“所有人”期待的。

            比如有父母向我咨询,四岁的孩子动不动就哭,吃饭哭,买东西哭,睡觉哭,和小朋友玩的时候,玩着玩着就哭起来了,太爱哭啦。

            美麟对孩子这样的行为解读为:孩子是在用大哭大闹的行为模式与养育人“沟通”,来满足他想要某种东西,或者不想做某事的需求。而这个行为模式的养成一定是他在第一次或者第二次,以及连续几次的大哭大闹中,他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于是他就不断地重复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期待,也就是我们说的一个人的惯性思维蓝图。从这一点再次证明了“孩子没有问题,孩子的问题一定是家庭的问题,而家庭的问题则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教育理念的执行者才是问题的第一责任人即问题根源。”

            当我们发现孩子的一些不当行为,我们需要在对孩子做出正面引导的同时更多地反思到自己为孩子营造出来的家庭环境、养育模式是否出现了缺失,而导致孩子出现了不当行为。因此我们要感谢孩子的不当行为,让我们看到了养育中的缺失,看到我们有待提升的空间,接纳我们的能力有限,增强父母学习的信心,放下对“完美孩子”的期待,允许孩子犯错。而不是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滋生出一些焦虑、愤怒、抱怨、惶恐、无奈……的情绪,并被这些情绪掌控,做出一些伤害孩子心灵,破坏亲子关系的行为。

            因此提升父母技能,学习如何做父母是新时代父母的必修课。而父母必修课最最要学习的就是沟通和情绪管理。无论多么精妙的理论、多么实用的技巧,多么有效的手段,都需要通过沟通贯彻执行,否则就像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都烂在肚子里。沟通的通畅有效也直接反应了亲子联结的亲密程度。而我们的情绪又影响着沟通质量。孩子总是在父母(养育人)身上不断地学习和模仿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方法,并加以演变。或许弱化或许更甚,而不会有善恶美丑的甄别。这是家族系统传承,生命延续的宇宙法则。

            我们看看自己、伴侣,或者我们的父母,任意我们熟悉的人,一定可以在其身上发现来自TA的父母或家族的个性特质,行为模式。这种集体意识的影响既体现在个人、家庭中,也体现在国家、民族里。如果我们意识到这点,我们就能清楚地明白,优化生命质量,提升家族意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并且很简单——每个人都投入到改变的大道中,从当下开始,从自己开始,带着坚定的信念,迈出踏实地步子,也许步履蹒跚,也许道路迂回,只要一直行在“改变之途”,终有光明温暖的感动。

    温暖的感动是改变的纯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温暖的感动是改变的纯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rx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