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同课异构》有感

观《同课异构》有感

作者: 雪花杨絮 | 来源:发表于2016-11-07 19:41 被阅读203次
    观《同课异构》有感

    2016年11月1日至3日,河南省基础教研室在历史文化名城——洛阳举行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研讨会上,除了有专家的示范课和报告外,还有本省教师的四节观摩课,分别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呈现。

    因为是“同课异构”,所以听课者在内容相似的情况下会认为张三教的好,李四教的不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评价呢?我个人认为,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有很大关系。

    一节课,教什么,也就是内容的确定上,对于理科来说,是相对固定的。比如数学上讲“合并同类项”,10个老师讲也不过是:1.先找出同类项;2.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3.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不同的只是教法罢了。而语文课,内容则是异彩纷呈。比如《故乡》,10个老师可以讲10种不同的内容。他可以从写作手法上抓住文中的对比讲;因鲁迅是语言大师,他也可以从语言特色方面讲;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都涉及到了,他还可以抓住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去讲;他更可以从主旨方面去讲等等等等。所以,语文课难教,就难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

    那么一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该有什么来确定呢?很多教师说我的课堂我做主,我想教啥就教啥,那还不是我当家?真是这样吗?不是。我想,在确定教学内容方面要依据一个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就是教学内容少而精,一课一得,这也是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

    要想把握好这个原则,制定教学内容时还要兼顾六个依据:

    1.依据课标。看你这节课与课标有多大关联,你希望通过这节课实现课标的哪些目标要求。如新课标中对阅读教学有这样一句话“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那么你就可以在《故乡》这篇课文中抓住闰土和杨二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相关句子,分析其性格特点,把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这个点讲清讲透。

    2.依据编者意图。教材把这篇文章编在这个单元,他希望你教什么,编在那个单元,他又希望你教什么。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来在人教版的第一单元,要求是“体味人生,关爱生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后来编在第四单元,要求是“思考人生,珍爱生命;练习默读;对课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通过把握线索、抓住关键语句等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而部编教材同样把它编在第四单元,但要求是“总结和思考人生经验;学习默读;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我们细观单元要求,会发现对本课的要求还是有变化的。所以在制定教学内容时,要看单元要求和编者意图。

    3.依据教学目标。即你想通过这节课让学生学会什么就设置什么内容。如《孤独之旅》,你想通过这节课告诉学生如何赏析人物语言,那么你就抓住文中杜小康的四句话展开来讲,看每句话背后站着一个怎样的杜小康。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赏析语言的方法:1.要联系相关内容。如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样的状况下说这些话的;2.言为心声。注意体会说话人的心情、心理。也就是不能孤零零地只看这句话,一定要关注说话的背景。

    4.依据文章特点。文章适合讲什么你才能讲什么。比如《故乡》,对比手法比较突出,你就讲写作手法。抓住文中的环境描写的景情对比;人物肖像描写的对比;人物性格的对比;两代人关系的对比,通过这节课把对比写作手法讲透彻。

    5.依据作者的写作意图。比如《木兰诗》,作者想通过文本对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进行颂扬,所以,对能够反映木兰美好心灵的内容则可以作为一个教学点。

    6.依据文体。要教什么像什么,不能四不像。比如《中国石拱桥》,这是说明文,你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就要围绕说明文的点:明对象,把握特征;理顺序,把握结构;找方法,分析作用;品语言,理解词语。你不能把找“说明方法”,说是“修辞手

    总之,通过这次“同课异构”研讨会,我明白了教什么的重要性,明白了语文课应该教什么:教文本,教课标,教我们该教的东西。

    2��w��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同课异构》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io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