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

作者: 少领别怪绍岭 | 来源:发表于2017-09-24 18:46 被阅读0次

              同课异构

                孙绍岭

    暑假期间,为了给老师们充充电,县教育局从外地挖来了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和本地的著名老师一起,在腾飞大礼堂进行了一次同课异构话动,课题是《地瓜》。

      本地老师:地瓜是种农作物,在我们这里普遍种植,它的根是果实,可生着吃,可煮着吃,可烤着吃,可烧着吃。尤其适合没牙的老人和儿童吃。

      学者:地瓜学名叫甘薯,也叫红薯,也可叫黑薯、白薯。它是种耐酸耐碱耐热耐寒耐折腾植物,有隐藏地下的本性。这种东西起源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秦汉时期得以发展,隋唐时代又有发展,到了明末清初有所泛滥。最先印第安人种植,曰耳曼人也种植,汉人种植较晚。这种东西从美洲走出,来到非洲、欧洲,经中亚传入西域,最后到达黄准流域,品种也由此变成黄种了,我觉得叫它黄薯最确切。这种东西含糖分和淀粉较多,老年人不易吃,容易得糖尿病或中风。由于‘地瓜’的俗名很难听,含有贬义成份,所以哺乳期的妇女慎用。

      专家:这东西是一根变粗的根,适宜喂叫驴。

      课毕,全场掌声爆发,其一人久久不肯离去,狂笑不止,浑身痉挛。估计受了强烈刺激所致。

相关文章

  •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 孙绍岭 暑假期间,为了给老师们充充电,县教育局从外地挖来了全国著名...

  • 同课异构

    今天到县中学习,听了三节语文课,都讲的是《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三位教师功底深厚,上课各具特色,让人耳目一新。 其实...

  • 同课异构

    今天上午,在樊相小学听了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两位老师一位是樊相小学的,一位是宏力学校的。...

  • 同课异构

    荆 解直角三角形 特色 用少走多少路 引入 爱护环境 多走多少步 就可以文明 贯穿始终 其次及时总结思路 建...

  • 同课异构

    昨天去看观摩课,印象深刻,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两位老师讲的都是《昆明的雨》,但真的是风格各异,第一位...

  • 同课异构

    今天上午和同事一行五人到蒲东中心小学听观摩研讨课。 第一个上场的是一初中的徐梦娴老师,她执教内容是《昆明...

  • 同课异构

    不同班级有不同的班情,因此上同一节课也会出现不同的生成。 二班上课比较稳,学生互动较正常。三班则沉闷,发岔无关。比...

  • 同课异构

    本次国培,听了六次同课异构课,在选题上颇具匠心。主要集中在统编版本的研讨上,有二年级的识字写字以及写话的教学...

  • 同课异构

    每学期,学校为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活动,今年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今年我也参加了,不是被动的,是自己主...

  • 同课异构

    这几天观看远程研修的课程,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几位老师的“同课异构”,这对我的教学模式和讲授策略的改变影响很大,尤其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课异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fl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