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经常做物品的交换,例如,我有一些大米,你有一些猪肉,我想要你的,你想要我的,可是大米和猪肉的质量不同,我们该如何才能知道它们的质量是多少呢?我们祖先知道应该先发明度量质量的单位。最早他们可能就是用石子或者什么东西捏塑出一个质量单位。我们课堂上用彩泥就玩过这样的游戏。

那又该怎样知道度量结果呢?我们用的是天平原理:将一个要测量的物体(被测物)放在天平的一端,而发明的质量单位放在另一端,看当天平平衡时,要几个度量单位,这样就可以知道被测物体的质量了。

可是每个人的质量单位不一样,有的人大,有的人小,测量的结果就会不一样。

就需要统一单位,于是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斤和两。而它们之间也有关系,一斤等于十两。

可是,外国人并不用这些单位,所以就要再次统一质量单位。我们现在统一使用克和千克,这两个单位之间也有关系,1千克等于1000克。

但中国的质量单位还没有被淘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还会经常用到。那中国的质量单位与国外的质量单位有什么关系呢?中国人和外国人神奇地发现中国度量单位和国际度量单位有关系:1千克=2斤,1斤=500克,1两=50克。它们之间的关系竟然这么地和谐。
那总有一些更大的东西吧,于是,我们就发明了更大的质量单位——吨,1吨等于1000千克。如果是比克还要小的东西呢?我们就可以用毫克来度量,1克=1000毫克。
质量度量的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