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父母的“伪自律”,最终都是孩子买单

父母的“伪自律”,最终都是孩子买单

作者: 心理咨询师_滑洋 | 来源:发表于2020-07-26 14:00 被阅读0次

    文 | 滑洋

    编辑 | 了不得

    成年人定期发作的崩溃式自律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的朋友圈都会被一个“自律典范”刷屏?

    可能是胖子逆袭成腹肌男,可能是50岁上下依旧少女感满满,可能是常年吃蔬菜沙拉,再爱的甜品也能忍住一口不吃。

    自律狂魔们,一次次刷新吃瓜群众们的认知上限:原来人可以对自己这么狠!

    这种“狠”,刺激着普罗大众,让人们跃跃欲试。

    大家激情满满地列了无数份计划,立下无数个Flag,但每年生活没啥大改变。

    甚至有人践行了30天的自律生活之后,彻底崩溃,还不如舒舒服服做个懒人。

    我们当中大部分人都是间歇性努力,持续性堕落。

    每到年末、开学季,都是崩溃式自律的高发期。

    但如何做到自律,为什么大部分人的自律都以失败告终,这依然像个谜。

    因为如果努力的驱动力是焦虑,那么努力只是一场名为「努力」的行为艺术。

    现在被焦虑驱使着去自律的年轻人,正经历着一场注定失败的崩溃式自律。

     假性自律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如果不早起,上班会迟到;我如果不减肥,就会成为部门最丑的那个人。

    这是推动我们不得不早起,不得不减肥,不得不自律的直接原因,除非你心甘情愿被扣工资和被大家嘲笑。

    自律的背后,是我们的焦虑。害怕受罚、害怕负面评价,这些消极的感受紧紧地裹住我们,让我们无法动弹。

    社会的规则告诉我们:不自律会付出代价。

    就像那句影响了无数女生的名言:控制不了自己体重的人,何以控制自己的人生。

    按照这个说法,那我们当中多的是无法掌控自己人生的失败者。

    很多人的减肥经历堪称坎坷,当最终实现“又瘦又美”的时候,却十分痛苦:减肥带来情绪波动、胃病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困惑:这样做到底为了什么。

    有人“瘦”够了,为了满足他人对自己的期待,花了太多的时间与自己对抗,而现在,她只想做回那个快乐的自己。

    当减肥并不是我们真实的动力的时候,越坚持越痛苦,倒不如做回真实的自己。

    快乐与胖瘦无关,不再为其他人而生活,做自己最舒服!

    这种「从众式」自律,都会面临一个问题:

    外部驱使让我们自律,一旦外力消失,自律就很容易崩盘。

    因为这不是我们发自内心、主动选择的人生,我们失去了掌控感;而没有掌控感,人就像是个提线木偶,自然没有力量去在面对诱惑时做出自律的选择。

    只有追逐你真正想要的东西,这才是动力,而不是压力。

    压力是,你认同别人的想法与期待,忽略自己内在的动力。

    真正的自律不是别人要求我们怎样做,也不是我们头脑中认为的应该怎样做。

    真正的自律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发性行为,不管外界怎样变化,自己都愿意坚持。

    就像村上春树坚持写作和跑步三十多年,并不是他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可以对抗惰性,而是因为写作和跑步是他发自内心的热爱,并且他也从中得到了极大的乐趣。

    非对抗式自律,靠的是这点

    什么才是真实的自律,又该怎样实现呢?

    之前我看过一个视频,分享了持续自律的经验。一个人从每天连30分钟都学习不下去,到一天主动工作12小时。

    他分享其中的原因是:自己找到了“北极星”——这不是父母为他设定的目标,不是普遍的成功标准,而是自己在国外做交换生的经历,给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他的内心有着再出去一次的渴望,这种非去不可的执念,使他拼命工作。

    内心想要,与别人告诉你“你需要”,带来的是截然不同的动力。

    “我想要”,是我主动选择,内部驱动力推动着我,我是有掌控感的,内在是有力量的。

    此时你的眼里只有「北极星」,完全不会计较要如何让自己变得更自律,只是朝着那个方向走。

    这不仅仅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对于孩子更是如此。

    一个内心有渴望、有主动探索欲的孩子,才可能在成长道路上具备真正的自律。

    但家长们总是会代替孩子做选择,一句“小孩不懂事,要听大人话”,就硬塞给孩子本不属于他的冒牌“北极星”。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即使在父母的监督下表示出自律,却不能持久,并且很容易迎来「报复式放纵」的原因。

    用外部规则去压制不自律的欲望,欲望并不会就此消失,而是等待时机再次爆发。

    这也是很多大学生游戏上瘾的原因之一——毕竟大家都经历过一个视游戏和电视如洪水猛兽的童年。

    如果父母们不是去帮孩子找到他们自己的内驱力,而是软磨硬泡逼着孩子学习、按时起床,孩子终究学不会独立。

    在这种情况下,也难怪陪娃写作业会变成一道送命题:

    为什么别人家孩子那么听话,你就这么不自觉?

    因为在孩子看来,这些事情并不是他自己想要的,这是他满足父母要求、从而获得更多自由的交换条件。

    作者简介:滑洋,大成心灵学院创始人,中国海普斯诺动力催眠学院催眠师,资深心理咨询师,国际认证临床催眠治疗师,亲子关系PET教练,亲子沟通培训导师,《青少年学能提升训练》教材编委成员,广州公益心理咨询巡回导师,长期接受个人体验与督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的“伪自律”,最终都是孩子买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mw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