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酒茅台的故乡

作者: 墨耕恬然 | 来源:发表于2023-04-15 14:26 被阅读0次

因想去贵州看驰名中外的百里杜鹃,中午才从泸州出发。驱车经过茅台镇时,路面堵车,干脆就近看看茅台厂家,好不容易走到门口,才发现需要参观证才能进厂。往回返的路也堵着,当下决定就在茅台镇住下,闻闻茅台酒醩的香味也挺好。

狭窄的街道,大车小车川流不息,货车拉的不是搅拌罐就是大酒坛,旅游大巴车也有不少。因这一日是周末,估计小轿车是茅台集团的代销商过来参观,加上杜鹃花的盛开,许多游人跟我们想法一样,也要在此逗留一晚了。

山脚下找的停车场在红军四渡赤水的纪念塔旁边,车停好,走过一层层台阶,才发现停车场是在纪念塔的背后。纪念塔在一座小山的山顶,有不少游人都神情肃穆地缅怀着纪念塔。一位独行的老者给笔者递来手机,让帮忙拍照留念,给他连拍了两张,好回去筛选。

四渡赤水是在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在胜利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中,不少负伤的士兵因消炎药匮乏,当地百姓就用自产的白酒对伤口进行消毒。

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毛主席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取得了红军长征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纪念塔的正面相对的赤水河对面的茅台国际酒店,旁边都是具有特色的木质楼阁,看起来别具风格,颇有年代的陈旧感和历史的沉淀感。

闻名遐迩的茅台酒厂建于1951年,是政府通过赎买、没收、接管方式将成义、荣和、恒信三家私营酿酒作坊合并,实施三合为一政策,成立了国营茅台酒厂。茅台酒的最初酿造,要追溯到汉代刘彻时期。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刘彻出使夜郎国(古时黔西南一带称为夜郎国),当地人献上枸酱酒,刘彻喝了后赞不绝口:回味悠长,甘甜无比”!

1949年建国前的前一夜,国宴上用的就是茅台酒,喝过此酒的人统一评价: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从此以后茅台酒被称为我国的“国酒”!

天已渐黑,但整个茅台镇却灯火通明,音乐声、车流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借着夜色,我们去欣赏茅台镇的夜景。一座有着很多红五星的桥连接着赤水河的两岸。音乐声来自桥头的一位歌手,卖力地弹着唱着,很是投入,只可惜配的音响效果不是很好:刺耳、吵嘈!

桥上人头涌动,远比白天的人多。直播的、留影的,发现有许多人身着相同枣红色T恤,胸前印着同一图案,猜测是茅台集团给代理商统一发放的。听口音,桥上的行人皆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地人。

走到桥的另一头,左边便是高档大气的茅台国际酒店了。一辆旅游大巴正在等待着归队的游客。街道的楼阁在璀灿的灯光下的熠熠生辉,为茅台镇的美丽夜景担任着主角。走着走着,一家挨着一家的酒铺、路边酒坛的雕塑,无不体现着这个以酒为生的镇的酒文化特色。

我们不想再走回头路,沿着赤水河的水流走,想着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当地的风土人情。夜晚的九点多,街道上的行人不是很多了,多的是忙碌奔波的车辆,观察半天,没有发现出租车。坐了一天车,走回驻地也无妨。

偶遇一家小超市,门口大大的一个“酒”字母代表着超市主要销售的内容。一排四个大肚酒坛,先生尝了两种,感觉后面一种一种味道不错,喊价288元每斤,讨价还价中,店主说最低到160元一斤。深谙此道的先生心中的目标价是80元,最终没有成交。好在店中的小南瓜和小白菜看着很是新鲜,都是3元一斤,一并称了些,此行总算有了收获。

第二天离开小镇,在路口,几个大酒瓶的雕塑似在送别来往的游人,也在提醒着人们:如今和平年代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吾辈当自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酒茅台的故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sx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