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声音||唐诗赏之五

作者: 观山黛 | 来源:发表于2017-03-28 16:15 被阅读20次

在狱咏蝉(并序)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 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 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一、字词用典

本诗是托物言志之佳作。

诗人在序中写了本诗的起因、灵感的来源,用词古雅。以赋的格式来写,能看出当时对文体的偏好。序单独拿来看也是一篇佳作。

殷仲文之古树用典:“东晋殷仲文,见大司马恒温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

周召伯之甘棠用典:“召伯巡行,听民间之讼而不劳烦百姓,就在甘棠(即棠梨)下断案,后人因相戒不要损伤这树。”

西陆代指秋天,属于天文学的范畴。南冠则是《左传》中楚囚钟仪南冠而系事。

《白头吟》是《乐府诗集》中的曲名,私以为此曲来自于卓文君的《白头吟》,可以引申为对某人某事的忠贞与自己的哀怨之情。《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百度百科)。私以为引申意是一脉相承的。

二、全篇欣赏

如前篇一般,诗人善于以他物喻人。

诗人在序中表明了自己所遭受的困境,并因所处的环境中有蝉鸣,引发了对于蝉种种形象的解构。

对蝉进行解构之后,诗人在诗中将蝉的高洁形象与自己备受冤屈的心理等同起来。最终将蝉的意象引申为诗人自身的形象,并更为拔高。

诗需反复吟诵,并且不可随意将序与诗割裂。

有趣的地方在于《白头吟》一词,涉及到了传统文学中怨女思想一脉。记得曾经看过相关的研究,然时日久远,记不全矣!有机会当自己整理一下。

相关文章

  • 云的声音||唐诗赏之五

    在狱咏蝉(并序) 骆宾王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

  • 云的声音||唐诗赏之四

    于易水送人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一、字词与典故 典故只有一个:即荆轲刺秦王。这一段...

  • 云的声音||唐诗赏之六

    关于禅诗寒山:城中蛾眉女 城中蛾眉女,珠佩何珊珊。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未必长如此,芙...

  • 云的声音||唐诗赏之三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一...

  • 云的声音||唐诗赏之一

    秋夜喜遇王处士王绩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一、对仗分析: 北场对东皋、芸藿对刈黍、罢对归...

  • 云的声音||唐诗赏之二

    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一、用典分析 本诗重用典。四句话,三句有典故,字...

  • 唐诗之《云》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 映水藏山片复童。 无限旱苗枯欲尽, 悠悠闲处作奇峰。 这首诗作者写得是:夏日的云彩千变万化...

  • 20200329

    早课 神游之云赏春

  • 【思维导图】律诗之起承转合,以八上《唐诗五首》为例

    律诗之起承转合,以八上《唐诗五首》为例

  • 《中国文学发展轮廓》中篇 ( 2 )

    分享笔记之-----《中国文学发展轮廓》 中篇 ( 2 ) 四.盛唐之音 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唐诗,《全唐诗》近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云的声音||唐诗赏之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vr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