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到平平写mental health的主题,不禁想到了三毛。
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四十八岁的三毛自杀身亡。而三天前的一封信,三毛写给与她“文笔最有感应”的作家贾平凹:
“平凹先生,现在时刻是西元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日清晨两点。下雨了。今年开笔的头一封信,写给您:我心极喜爱的大师。恭恭敬敬的。感谢您的这支笔,带给读者如我,许多个不睡的夜。”
此前,贾平凹已向三毛发了邀请信,请她来西安,陪她“随心所欲地在黄土地上逛逛”。但信尚未收到,三毛就突然以“丝袜吊颈”的方式了结生命,震惊海内外。然而,从她三天前写给贾平凹的信中,看不出她有自杀的念头。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与您的文笔最有感应,看到后来,看成了某种孤寂。一生酷爱读书,是个读书的人,只可惜很少有朋友能够讲讲这方面的心得。读您的书,内心寂寞尤甚。。。。。。这一年来,内心积压着一种苦闷,它不来自我个人生活,而是因为认识了您的书本。”
不过,字里行间是压抑的,内心是愁苦的。文字里藏着一个孤独苦闷的灵魂。贾平凹写了两篇“哭三毛”的文章,他问:三毛为什么自杀?是她完全理解了人生,是她完成了她活着要贡献的那一份艺术,是太孤独,还是别的原因?作家觉得他俩刚刚相识的缘分到了一种神秘的境界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8845388/7f4ebd05bc737444.jpg)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大部分人还没认识“抑郁症”。后来她的家人才意识到,三毛当年应该患上了很严重的抑郁症,虽然也吃一种药,叫“快乐药”,但是作用不大。我读她后期的文章,好像梦境和现实交织在一起,幻境虚无的成分比较多,而且特别悲观低落。
荷西的早逝,似乎把三毛一大半的灵魂带走了,剩下的就是苦难。我想到了约伯。但不知道为什么三毛放弃了虔敬的信仰之路。我觉得她灵魂里就是想早点与荷西相聚,肉身硬撑了好些年,不容易。
也许她真的就是荷西的一根肋骨,肋骨很难独活。
“四月(一九九O年)底在西安下了飞机,站在外面那大广场发呆,想,贾平凹就住在这个城市里,心里有着一份巨大的茫然,抽了几支烟,在冷空气中看烟慢慢散去,尔后我走了,若有所失的一种举步。”
三毛只是世间一个孤魂,还有多少想不开的灵魂正在慢慢走向“死荫的幽谷”。人类真的认识“抑郁症”了吗?怎么看到焦虑、暴躁、压力、忧虑、歇斯底里,越来越普遍了呢。
但,我们的父从天上垂看世人,看有明白的没有,有寻求他的没有。
求那好牧人用恩惠和慈爱,带我躺卧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溪水边。与他一生同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