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是怎么在半年内看清一群人的

我是怎么在半年内看清一群人的

作者: 当我在白天 | 来源:发表于2020-04-13 01:20 被阅读0次

朋友有时会告诉我不要太记仇。

我这时也会反问「吃一堑不长一智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会偶尔犯错,我也会偶尔犯错,相互体谅相互理解当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原谅是个好事,是种美德;但没有用,有用要法律干嘛。

但对待「惯犯」还去原谅那就是本末倒置的傻瓜了。

举个工科风的例子:实验数据里的异常值也许会带领我们通向新世界的大门,但大多数时候都是作为偶然误差被舍弃的。没人会根据几个极值来评判结果的。

但如果极值有规律地出现,那明显就不能算偶然了,而是一种「系统性」的误差了。

那当然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了。

是测量设备的问题?还是实验环境因素?

还是实验对象本身的固有特性?

如果实验对象会说话怎么办?

「原因不在我这儿,一定是你测量方法有主观误差。要么就是你的实验指导老师的水平不够专业。」

那就先去看看测量方法呗,再去听听别的指导老师的意见。

但书翻来翻去都没问题,实验对象自己还是一口咬定是做实验的人有问题。

聪明的小朋友,这时候是该相信客观的实验数据呢?还是主观的一言之词呢?

小时候很喜欢看「智慧背囊」、「小故事大道理」一类的书,里面有个故事我印象深刻:

本来勤勤恳恳每日操劳家务的主妇如果有一天犯了错,大家就会觉得这个人变懒了,变笨了,变坏了,进而对她印象变差。

本来逍遥自在花天酒地的纨绔子弟如果有一天读了下书,大家就会觉得他原来也会读书啊,进而产生希望,有了好感。

编者的评注很有意思:「第一印象很重要,但不要令人期望太高,会累的。」

后来开始我觉得这些故事都是编的。再后来又觉得不是编的,只是简化的太抽象了。

生活大部分是这两种情况的交叉。你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被人发现了,会受到认可,缺点被发现了,会收到否认,再有优点被发现了,会收到惊喜,再有缺点被发现了,会收到惊讶。

印象不断被刷新,形象逐渐丰满完善。

但生活不是完美的理想模型,印象的刷新并不能每次都刷的很干净,有时你的刷新如果逼迫他人走出舒适区还会遭到反击。

一个人如果一开始就身处低位,那就只能一直出于低位才能让别人愉快了。一旦他开始上位,其他人就会感到威胁,就会开始对他抱有警戒。

一个人如果一开始就身处高位,那他做什么都是对的。如果他有一天做出下位的举动,还会给人微服私访,平易近人的感受。

而人作为一种固执的动物,一定会想尽办法去维持自己的这种感受,哪怕事实早已不是如此。

就像退休老头老太的夸夸其谈当年勇,就像回校看老师的「都是我教的好」。

抢夺说教的资格,才能掩盖自己失势的无力感,才能保持一种虚幻的优越感,才能说服自己「我还是比他好些的罢」。

我小时还很喜欢看报纸,二年级就开始看,一开始看时文然后开始看新闻。

一开始对于没受过特殊培训的我在识字方面有不小的帮助。

但也正因为很早开始看新闻,通过报纸我什么样的事儿都看到过,尤其是在那个管得还不像今天这般严格的时代。

人作为万物灵长的常见可能性我几乎都已经见过了,不论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还是像大部分人一样游走在灰色地带。

所以即便现在网络自媒体动不动就吹嘘什么「见证历史」,什么「闻所未闻」,什么「百年难遇」。

我通通都不感冒。

再罕见的历史在我看来也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只不过载体不一样。

2020 年发生的事和 2006 年发生的事,在我看来没啥太大区别,该爆炸的厂依然会炸,该出轨的明星依然会出轨,该塌的楼房依然会倒塌,该掩埋的历史依然有人在掩埋。更别提千万年未变的自然灾害了。

现代人屁大点事情都要叫唤完全是因为媒体进化的速度超过了一代人老去的速度。

人在历史事件前的反应每次都是一样的,分工极其明确:英雄、叛徒、炮灰、奸商、刁民……

重复上演令人厌烦,但又每次都看不厌。

曾经有个小可爱跟我说「你怎么能把自己的缺点公之于众呢?有不好的人利用这个攻击你怎么办?」

我又好气又好笑「谁会啊」

不久后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我呀」

说实在的,我觉得他提的这个问题好笑是因为「利用缺点攻击他人」又不是新鲜玩意儿,这难道不是人尽皆知吗?

做这种事情的人很多,但知道这样做不好而选择不去这样做的人也很多。

就像是把一把枪扔到别人脚下,有的人根本不会理会它,有的人则会迫不及待地捡起来指着你的头,有的人则会推脱一番捡起来塞在衣后,时不时在你面前晃悠两下。

我经常会扔枪,捡起来的不在少数,但一脚踢开不理会的也不在少数。

当然枪里的子弹是不痛的,而且我也不会人人扔枪。我又不傻。

那些踢开的人当然成为了我知心的好友。

而那些真朝我扣下扳机的我也能尽早发现,免于日后类似江歌所受刘鑫之难。

新篇章,人基数实在太少,我人人扔了枪。

结果几乎所有人都捡起来,或明或暗。

有的捡起来还直接指向了我,毫无犹豫扣下扳机。

好玩的是他知道这样做不好,嘴上说着「拿缺点当保护自己的盾牌是不对的。」

他肯定自己也知道缺点是盾牌还是枪取决于环境,只有人道主义人文至上的社会里缺点才能成为保护伞。

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缺点就是别人手里的枪,排除竞争者才是人尽皆知的道理。

当然完事后还得把地洗干净,毕竟包裹着文化人的皮。

「他自己把头伸过来的关我什么事?扣下扳机不是天经地义吗?打坏了是他头不够硬,反正跟我没有关系。」

「你把自己的缺点告诉别人,你不能怪他啊」

「这都过去的事了你纠结干啥呢?」

至少我现在知道他们信仰的价值观是什么了。

上面的话也许不是很好理解,我换个场景翻译下。

「她自己裙子穿这么短的关我什么事?馋她不是天经地义吗?受伤了是她自己不懂得保护自己,反正跟我没有关系。」

「你自己穿这么骚,你不能怪别人骚扰你啊」

「事情都已经发生你们还想把我怎么样呢?」

这样够明显了。

被害者有罪论,「提出问题的、抱怨问题的才是有问题的。」

举证转移推卸责任,「不管我有没有错,反正他一定是有错的,所以不管我的事(我没错)。」

杀人放火、毁尸灭迹、逃之夭夭,一套得做全。

每次别人跟我说「你想多了」的时候我都有种奇怪的感觉

感觉哪里对,但哪里又不对

直到我渐渐发现这句话出现的场合从别人安慰我宽心和开玩笑时打哈哈

逐渐转移到了工作学习中一些严肃的场合下

特别是在出现矛盾争吵时对方处于劣势时用来转移话题

语气也从「多大事儿别想太多」变成了「你别猜了每次猜都猜不对」

从「自信一点」变成了「你看他对你多好,你怎么就不感恩」

我才开始意识到「你想多了」在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手里成了一个精心的阴谋

但这时我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在遇到争执和矛盾时

这句话可以用来转移视线转嫁矛盾

将自己置于道德制高点并且无需自证也很难证伪

甚至可以在模棱两可的议题上抹杀我的发言权

仅此实际操作的考虑而已

直到最近我才意识到这句话不简简单单的是吵架有用

这种感情操作控制手段堪比PUA

通过刻意否定他人的现实和感觉来瓦解对方的认知

故意食言、扭曲事实、避重就轻来操纵对现实的理解

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自己的认知,最后只能接收别人给与的现实

而一旦一方「定义」了现实,一方便获得了权力

而人际关系的权力不是到了所有人手上都能被善用的

就像那把「枪」

至少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

控制的快感是写在人基因里的本性啊

以前的朋友会说我是一个「严格」的人

不是批评的语气,因为我对自己要求很多但几乎不去要求别人

我总是尽量在人际交往中做出一些谦让来达到一种妥协和平衡

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交流合作

但这样也还是会遇到问题,会遇到不满的人

事后反思大多数是接受了我的让步发现有利可图想得寸进尺

结果触到红线被我正告后没能占到便宜的人

他们大多数人不敢讲出自己的故事只会恶狠狠地说「这个人没劲」「这个人自私」

因为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故事有多么丢人

当然也有意识不到的

当我在思考有没有考虑到他人的感受

是否给别人造成了麻烦时

他在考虑的也是自己的感受

能不能让我帮他解决一些麻烦

真是凑巧呢

这种人你还说不得

他只会觉得「你事儿怎么那么多」

有道理,下次就单独不考虑你的感受和有没有给你添麻烦了

毕竟考虑他人感受和有没有给别人添麻烦是大多数人无需多加思考就会的常识呢

我觉得自己有个非常实用的习惯叫「事不过三」

一般同一件类型的事发生3次就够了

要么就是故意的,要么就是本性如此

这两种情况一个是态度问题一个是能力问题

一个是坏一个是蠢

都可以归纳到「傻逼」的范畴里然后在心里存档拉黑了

这样武断的做法好处是可以不用花那么多精力,坏处就是可能冤枉好人

但人生只有一次,有时宁可错杀一万,也不能放过一个,不是吗?

有毒的家人也许没法逃避,有毒的朋友总可以自主选择吧?

那种见你眉开眼笑暗中议论纷纷的朋友

那种「说是一套,做是一套」的朋友

那种连听你分享生活的喜悦与失落的时间都不愿意分配的朋友

那种伤害了他人感受还要玩弄是非「当了婊子还想立贞操牌坊」的朋友

那种他找你要随叫随到,你找他却高兴了就理你不高兴就不理你的朋友

那种嘴上说着「友爱」「帮助」「本意是好的」但从来不干人事儿的朋友

那种还没认识两天就给你盖棺定论的朋友

那种嘴上说着「友谊万岁」却遇到事儿就「跟我有什么关系」的朋友

那种意淫着友谊平等却总是在说教讲大道理的朋友

要有何用?

我连装的力气都没了,谁爱装谁装去罢


我对「改变」或「善意提醒」没有任何想法或希望。写作纯粹是用来自省和发发牢骚,同时作为过来人的前车之鉴以示他人。

感兴趣的可配合《我是怎么在三个月内毁掉友谊的》服用

相关文章

  • 我是怎么在半年内看清一群人的

    一 朋友有时会告诉我不要太记仇。 我这时也会反问「吃一堑不长一智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会偶尔犯错,我也...

  • 我是怎样在半年内祛痘的

    在接触化妆之前,我们都认为化妆就像易容术,能够遮盖掉脸上所有的瑕疵,所以很难在一开始就意识到良好的皮肤底子的重要性...

  • 看清楚了也挺好

    一卷垃圾袋看清了一群人,挺好的

  • 原来春天这么美

    一群人说我,你整天傻乐啥? 我说,我恋爱了。 这一群人不信,哪个小姐姐看上你啊? 我说,是个小可爱。 这群人半信半...

  • 距离

    在城市,我失去了晒太阳的心情 冬日的阳光是如此温暖适宜 短暂的静默中,我想看清自己 我的影子 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

  • 叙述:在上海我是怎么在1年内顺利脱单的?

    首先呢,我想先说下自己的情况,我是在2017年关注:源缘上海单身征婚相亲交友 这个微信公众号的,刚开始阶段并没有填...

  • HC的传奇情仇7

    你们懂的,上期回顾:“啊!him你怎么在我房间!”“看清楚,这是我房间哦~”“那那那我怎么在你房间。”“你说...

  • 愿我们都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

    毕业多年,还记得那时候许下的诺言。准备在几年内买房,几年内结婚。要怎么样孝敬自己的父母,看到别人的成就时,说自己从...

  • 人类幼崽观察实录

    小童:“桶里面有鱼” “哇,我看清了,一共是四条,它们是黑色的鱼。” 我:“……我怎么没看到?” 小童:“它们在水...

  • 自行自兴

    肆意昏沉无觉醒,半为残梦半为闲。 一群人的踟蹰不前,一群人的寂寞曲线,在浪梨花里各自安好又相互依偎。 盘山路远,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是怎么在半年内看清一群人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wie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