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翻阅尘封已久的书,可翻来覆去不知道看哪一本,正摇摆不定时发现《浮生六记》这本书静静地夹在几本厚书中间,想着不知是谁说这本书值得一看,于是把它抽出,打开阅读起来。
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读完沈复《浮生六记》中的《闺房记乐》,不免有些口干舌燥,这可不是看书而是真真正正的朗读。
因为是古文,对于我这种水平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其中出现好多不认识的字,不理解词句。只能读一点,查一点,边读边找度娘询问。有的无法查到的,就只能靠猜。比如“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漱涎涕泪”等等。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下,把并不是晦涩难懂的《闺房记乐》囫囵吞枣的吃下了肚。
在此我以一个女人的视角发表一下不太成熟的想法。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是自古以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爱情。有卓文君携司马相如私奔,有陆游和唐婉的一生伤怀,有沈复陈芸伉俪情深,至死不复 。每一个爱情故事都带给我们很大的震撼,在封建制度下能有这样的深情为数不多。
在《闺房记乐》中沈复用清新的文字描述了夫妻俩相处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体现出了其率真的性情。
芸学语时能诵《琵琶行》,四岁丧父,家徒壁立。“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身为长姐不得不挑起重担,弟弟读书时送给老师的薪金从未缺过。并不识字的她在书箱中看到《琵琶行》,通过自学才得以识字。所以才有“妾尚有启蒙师白乐天先生”之说。
芸的才识可见一斑,一句“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感受到秋天悲凉的同时也看到了菊花不畏寒的性情。
或许就是这样的才情,这样的担当才吸引了三白的目光,十三岁就说出了“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的话。
可谓是情有独钟!
芸可以说是标准美人身材 “削肩长颈,瘦不露骨” ,可媲美洛神。虽“眉弯目秀”但却“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在三白眼里却有“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
不是大家闺秀,没有绝世容貌,却有别样的风采深深地印在了三白的心中。
洞房花烛夜他们比肩调笑,恍同密友。婚后他们耳鬓相磨,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
婚后的小日子幸福而又自在,他们一起饮酒作乐,一起谈古论今。为去“花照”冲破世俗,三白让芸“冠我冠,衣我衣,亦化女为男之法也”,于是效男子遍游庙中。
这样的相处让人不由为之动容,在那个闭关锁国的清朝,一个女子能得到丈夫平等的对待,能获得相同的尊重,是多么的不容易。有夫如此,大幸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