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婉兮 图/网络
1
读者青青告诉我,她的母亲在一家幼儿园干活,园中有个小朋友,被妈妈带着喝了农药……
结果大人被抢救回来,孩子却没了。
我一听,心马上揪了起来。
毕竟类似新闻也见过几起,那些在抑郁症、婆媳关系与家务琐事中挣脱不得的女人们,若一时想不开,难免就牙一咬走上绝路。比如五一期间爆出的石春梅、湘潭的跳楼妈妈等等。
可等青青把故事讲完,我却瞠目结舌,不知作何评价。
说这位妈妈咎由自取吧,心中老大不忍;但追根溯源下来,罪魁祸首也确实是不幸的她。
青青说:“我希望你写下来,也算是个警示。”
所以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
女主角小玉,曾是朋友圈中出名的“白富美”。
当然,这三个字不是她自己说出口的,而是旁人根据她的吃穿用度推断出来的。毕竟成年人炫富,从不会赤裸裸地把“我有多少多少钱”挂在嘴边。
别的不说,只看小玉儿子的穿着打扮即可。
小男孩的衣服多是千元起步,羽绒服更是高达两三千,日常用品也都是些可望不可即的高端品牌。他被妈妈打扮得“鹤立鸡群”,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被精心富养着、疼爱着。
小玉自己就更不用说了。
护肤品都是国际大牌,据说最贵的那套要三万多块。穿的戴的自然也极尽奢华,与月薪两三千的护士身份不太搭。
于是人们都以为,她的家庭条件特别好。工资之外,或许还有别的东西能稳稳撑起欲望。
但事实是,小玉出自普通农家,上完中专就走上工作岗位。丈夫也只是个不起眼的个体户,不大可能为这样的奢侈生活买单。
那么,钱从哪儿来?
答案是很久后才揭晓的,两个字:网贷。
两年前的一天,小玉无意中看到一条网贷广告,号称“无需审核、放款快、利息低”,小玉心头痒痒,便顺着提示填写了相关信息,随后,第一笔贷款成功到账。
潘多拉魔盒,也从那一刻打开了。
因为深埋心底被压制着的欲望苏醒了,它被突如其来的“馅饼”怂恿着唆摆着,正以洪水之势迅猛袭来。
3
小玉很快过上了想象中的“好日子”。
买买买、花花花,物质带来的快乐粗浅却直接,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期盼已久的“富养”。
那真是一个令人心动的词汇。
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靠享受来激发斗志,再用斗志来成就“最好的自己”。大家不是都说了吗,孩子要富养、妻子更要富养!
但还款日很快就到了,小玉从快乐中猛然回过神来,却发现自己根本无力还款。
网贷往往周期短、利息高,囊中羞涩的小玉只得找人借钱、乃至“以贷养贷”,欠债像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多。和大部分陷入网贷的人一样,她慢慢进入了一个摆脱不得的恶性循环。
更要命的是,小玉已经收不住手了。
自古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她习惯了几千块的某蓝之谜,就不可能再用回一两百块的某雀羚。
没办法,只能再借、再还、再借,周而复始,小玉疲于奔命,却又欲罢不能。
面对堆积如山的债务,小玉不得不铤而走险,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借钱甚至骗钱,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补救。
可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要债的凶神恶煞,开始以种种手段逼迫小玉。
借钱给她的亲友也纷纷开始讨债,公婆及丈夫多次追问其欠下巨额债务的原因,但小玉咬紧牙关不说,和婆家的关系也一天天恶化。
最后,她不得不离家租房,一来是为了躲债,二来是为了不影响家人生活。
随着年关将近,要债人步步紧逼,小玉万念俱灰,最后竟萌发寻死的念头。
4
本来不想带孩子一起死。
可小玉打电话给丈夫时,他拒绝来接孩子,大概也语气激烈说了些不太好听的话。
此时,讨债信息又催命似的地来了,小玉茫然四顾,只觉得生无可恋,反正老公也不要孩子,干脆带着他一起上路吧。
于是,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农药,插上吸管哄孩子喝下,自己也昂起头一饮而尽,随即失去知觉……
等再次醒来时,孩子已经没了,小玉却被抢救了回来,正躺在ICU接受治疗。
婆家人恨透了她,他们哭天抢地,恶毒咒骂的话说了一大堆。
可那又如何?孩子到底是回不来了,那些花大价钱买来的名贵衣物,最终也只能在哭泣声中化作一缕青烟。
再后来,小玉被逮捕归案了。
罪名是故意杀人罪、诈骗罪,往后余生,等待她的将是高墙电网法律制裁。
许多人说,是网贷害了小玉,那些昧良心赚钱的人都该下地狱!
媒体也不时爆出类似新闻,比如大学女生裸贷被迫卖身啊、迫于还款压力自杀啊。故事情节千差万别,主题却殊途同归,讲出来就是个千篇一律的“惨”。
网贷者确实该下地狱,但俗话也说了,苍蝇不盯无缝的蛋。
广告打得遍地都是,却也不过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罢了,而那秘而不宣的“饵料”,正是我们的虚荣、贪念与欲望。
5
这些年,消费升级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超前消费,也在被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接受。
总有人不遗余力地宣扬以下观念:
你什么都嫌贵,别人就会嫌你便宜!
女人,千万不要过打折的生活!
富养自己才是王道!
我猜,小玉应该没少受类似的言论蛊惑,以至产生这样一种错觉:敢花钱,就一定能赚到钱;穿了贵的衣裳,就一定能成为贵的人。
但事实上,这是一种极度经不起推敲的悖论。
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在年纪轻轻时,便过上锦衣玉食的潇洒日子。家庭条件与个人能力的限制,都注定了我们不得不在某些年限内节俭度日,用付出和努力,静待着赚钱能力的提升。
有些观念,只是无底线地放大了自私与贪婪,以好好爱自己为名,做的却是放纵欲望的不轨之事。
抱歉这不是富养,这只是虚荣。
我本人是很赞同“富养”的,只是很多时候,它都被人们误解了。
比如小玉,她的理解只浮于表面,体现在衣食住行一类的外在上,本质其实就是“放纵”,却偏偏套上了一层华丽的包装。
当然,经济条件允许那无可厚非。提高能力、追求高品质生活、再以此激励自己,那本就是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
但如果“富养”建立在信用卡、花呗乃至网贷之上,它就偏离本性,甚至为不幸埋下伏笔。
我不同情小玉,只觉得她的儿子太冤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