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转换说话方式
家长的说话方式会对孩子的情绪产生重大影响,一个拿着98分卷子的孩子,兴高采烈的给妈妈看。家长的反应一:离满分还差一点,怎么考的。反应二:哇,就快考满分了,不错。面对同一件事情不一样的反应,也表达了不同的意思。第一个暗含着一种责备,而第二个则是积极的。父母给孩子的奖励,在很大程度上,是把奖励当做刺激孩子学习的动力,希望他们用好成绩来回报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把学习好和激励手段这两种形式形成了冲突。就如孩子想要一个礼物的前提是考试排名靠前,但是我们又无法预测下次的考试,这样孩子一到考试就会担心,学习的目的似乎是为了得到礼品,而不是学习本身这件事。
不一定要考试考的好才可以奖励,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孩子做的小事。也会让他们有成就感,给予奖励和表扬。
02. 人需要尊重
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家长应该淡化孩子的厌恶情绪。开始,家长抱着高度的期望,带着这样的想法,孩子只要一没有达到目标或者要求,他辜负你对他的期望。很多家长采取惩罚措施,此时又进一步加深了学习的厌恶感,只会更加抵触。
比如:一个单元的单词背了好几天,还是写不出来。首先家长应该要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的方法。允许他有些东西暂时学不会,允许他犯错,接受未完成。
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我们不太善于夸赞别人。反而容易从中调毛病。即便做的对,也能说出个123。如果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关注缺点上,孩子的消极情绪也会越多。何不反过来试一下,关注优点,培养自信心。
03. 培养习惯,需要时间去训练
让孩子去做一件事,要让对方明确知道你的要求。比如:把你的房间整理一下。这个范围就太大,不具体。怎样的房间就是整理好了呢?每个人有不一样的标准,可能我认为是只要叠好被子就好了。而家长认为要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地面干净,书桌整齐等。如果家长不说,孩子也就不知道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才可以。
这些习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形成,冰冻三尺,也非一日之寒,好的习惯都是慢慢在生活中养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