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那年夏天,我考入了我们市一高。这是我们市里最好的高中,录取分数线也最高。
中考时,我也有些超常发挥,平时很多比我学习好的同学反而没考上一高。
高中的住宿生活,和初中差不多,我也基本适应了这种模式。
不同的是,由一周回家一次,变成了两周回家一次。学校更大,学生更多,而且更多的都是城里的孩子;学校的食堂饭菜也更多,选择也更多;学校门口的还开了很多书店,能接触到的事物更多了。
更重要的是,学习竞争和压力也更大了。
在初中时,我每次都能考到班级前几名,也是各科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可是进了高中,我的成绩也只能排在中下游水平。
其实这也是一种必然,毕竟能考到这所学校的,都是各个乡镇初中的尖子生,这里的同学都是尖子中的尖子,大家都很优秀,要想考一个好名次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这也奠定了我整个高中生活压抑、阴郁的底色。我本来就内向,又自卑,又自负,又有些多愁善感,给人一种惆怅的感觉。
有时,我觉得我已经很用功了,可成绩还是没有大的起色。主要还因为我偏科严重,语文和英语是我的强项,可是数理化交叉口,每次考试都拉后腿。
我记得已经到高三了,我的物理成绩还一塌糊涂。有一次物理考试,满分100分的试卷,我只考了16分。太丢人了!我都不好意思让人看到我的分数。
我高一的班主任是数学老师,我能明显地感到他不喜欢我。
有一次月考,全班五六十名同学,我的成绩排名大概在四十多名。月考之后,我的位置居然被调到了最后一排,紧挨着后门。在我一直的印象中,最后一排都是坏学生、差学生坐的位置,这对我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后来我也很恨下定决心提高成绩,最后一次期末考试时,我考到了二十多名。高中三年,我没有放松过学习,我相信勤能补拙,我不是最聪明的,但我一定要做到最努力。那时,每天晚自习下课后,教室灯已经熄了,我和一些同学还要点上蜡烛再学一会儿习,直到巡逻的老师再三催促才不得不离开教室。
尽管如此,一直到高三,我的成绩也勉强能排在中等水平。
除了学习的压力,我高中时代的最大收获是囫囵吞枣地读了很多课外书,其中有很多世界名著、小说、杂志。
有时同学们会带到教室一些课外书,大家都争相传看。我抢到书了就会争分夺秒地读,利用课间的时间,或者吃饭的时间,以及晚上寝室熄灯之后,借着楼道昏黄的灯光看课外书。当然有时也会偷偷在课堂上看。
我们学校门口还有好几家书店,有卖杂志的,也有租武侠、言情小说的。还有摆地摊卖盗版小说的。
我当时最喜欢的杂志是《读者》,上面的文章都不长,很多素材在语文考试的作文中都能用到。我还经常摘抄上面有优美的句子,或者名人名言。我记得当时一本最新的《读者》是三块钱,我当时一星期只有20元的生活费,还会剩下钱买每月新出的杂志,还会买几本盗版的世界名著。
我也很佩服自己当年在那么繁重的压力下,还能抽出来时间看课外书,也许那对自己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松吧。读书对我的回报就是,每次语文考试,最后60分的命题作文,我的分数都没下过50分。
反而是现在,有更多的自由时间了,我反而读书少了。
高中三年,是心无旁骛,目标最坚定的三年。
高中三年,付出着,痛苦着,也收获着的三年。

(作者简介:麦田的鸽子,热爱文字、阅读,热爱电影、旅行,热爱生活。用笔记录生活,抒写人生。微信公众号:麦田的鸽子)
齐帆齐第8期28天写作成长营第6篇,读书时光主题写作1338字,累计9948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