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者都知道要根据规律给学生相应的教育,但是现实的教育是否根据学生的心智发展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了呢?提出这一看法的怀特海是不苟同的,否则不会这样说,今天的我也充满怀疑。怀特海希望改变这种教育状态,但无力于此的我能不能从自己的学科出发,从自己的教育阶段出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我认为是能的。
我是初中语文教师,从怀特海的理念来说是孩子语言精确阶段学习的时期了,但是现实确实孩子们对语文这课连基本的一些语言都不能很好的掌握,我的教学必须从浪漫阶段开始。
面对这样的教学现实,我能省掉浪漫吗?我想是不能的。那么我就必须刺激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对语言有广泛的接触,我姑且把初一当做语文学习的浪漫阶段,初二为精确阶段,初三为综合阶段。
具体怎么操作呢?在初一的时候创造机会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利用学校的图书室读书;在班级建设借阅角,让学生读书;师生共读一本书。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开展读书交流会,指导学生的阅读,形成自己的阅读感悟,做好阅读记录。阅读可以多种形式。精美的文章鼓励学生在特定的时间段大声的诵读;深沉的文章鼓励学生思考交流;总之鼓励学生大声的说出来,哪怕只是说文本,也需要表达。
到了初二是精确阶段,阅读同样开展,但要注意培养孩子准确的表达。准确表达我认为写作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方式。每日一写,让学生记录生活,形成素材;每月一写,让学生将自己积累的素材运用起来,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怎样准确的表达?在敢说的基础上还要会说,这是就要教会学生思考,把读的和写的能综合起来。这段时期还是要继续开展读书交流会,学生读的书尽可能的自己要读,即使不能一一读完,也需要了解其大概,指导学生的表达才能游刃有余。
初三是综合阶段。在这个时期不但要引导学生读课内的书,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外面的社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收集社会上的一些热点话题,针对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自己也要关注社会上各种现象和评论,引导学生对这些现象表达自己的看,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将这些表达有意义的部分积累在个人日记本上。而阅读尽可能引导学生将书本的内容和社会上的内容联系起来,用书中的看法去验证社会现象,可以发现很多事情都是相似的。
当然要明确,学科的学习不是割裂的,就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也不是在每一个年级都是独立的。语文的是听说读写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那么怎样发展学生的这些综合性知识呢?这四方面在初中三年也是在不断发展,愿意表达到会表达就是一个发展;聆听到聆听明辨是非,有自己的思考是一个进步,随意的写,到根据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更是一大发展。我们不能指望谁天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但是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教会他的这些能力。
但不可否认有的孩子在某方面能力更强,在某方面的能力更弱,我们在教育中发现发展孩子的特长,同时也要让他所不擅长的有所进步,我想这就是我理解的教育的节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