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篇文章《近体诗语法14:时间修饰》中提到,王力先生指出,复合句中的主从句有7种,分别是:时间修饰、条件式、容许式、理由式、原因式、目的式、结果式。
前面已经说过了原因式、时间修饰,今天说一下条件式。
一、什么是条件式?
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要从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中找:
是拿某一个条件来修饰一个叙述、一个描写、或一个判断的。
有些事情是等待另一事情发生,或不发生,然后能实现或不实现的。这另一件事,就是一种条件。
把相待的两件事,同时说出来。表示此事必赖彼事,而实现或不实现,这叫做条件式。
在《中国现代语法》中,说的都是散文语法,举的例句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
【你不厌我】,我就认了。
【你要有个好歹】,我指望那一个来?
后面是主要部分,前面是条件。可以是一个主语,也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主语。
条件部分,往往是没有发生的事情(如上2例),或者既成事实的反面:
【早知是这样】,我也不烦他了。
有些句子,可以看作条件式,也可以看作时间修饰:
【我若死了时】,变驴变狗报答你
以上都是散文的表现方式,那么,条件式,在近体诗中是什么表现呢?
近体诗语法15:何谓条件式?若道平分四时气,南枝为底发春偏
二、本句条件
和前文提到的原因式、时间修饰一样,也分本句和双句两种。先看看本句条件式的诗句。
本句条件,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仅仅举了一个例子,说明本句条件式相对数量少一些。
例如:安得心源-处处安。前面是条件,后面是主要部分。
如何得到心源(佛教视心为万法之源),处处可以安定呢?意思是:还没有得到。
元稹好友白居易也有诗: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算是一个答案吧。苏轼化用了元白二人的诗句,也有词云:此心安处是吾乡。
出自元稹的《放言五首》之一:
安得心源处处安,何劳终日望林峦。
玉英惟向火中冷,莲叶元来水上干。
甯戚饭牛图底事,陆通歌凤也无端。
孙登不语启期乐,各自当情各自欢。
王力举例的这句诗,作为条件式的例句,不是太好理解。双句的条件,特征更清晰一些。
近体诗语法15:何谓条件式?若道平分四时气,南枝为底发春偏
三、出句条件
双句的条件式,大多出句为条件,对句为主要部分。
例如: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如果想知道怎样消除衰老疾病(意思是:目前还不知道),只有学习佛家的无生无灭之法。
出自唐代王维的《秋夜独坐》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又如:不向新安去,那知江路长。假如不去一趟新安(意思是:还没去),哪里知道水路有多长呢?
出自刘长卿《送康判官往新安(一作皇甫冉诗)》:
【不向新安去,那知江路长】。
猿声近庐霍,水色胜潇湘。
驿路收残雨,渔家带夕阳。
何须愁旅泊,使者有辉光。
又如七言句:若道平分四时气,南枝为底发春偏。如果说老天爷很公平(意思是:不公平),为什么南面的枝条先发芽呢?
这是常见的比兴之法。这两句诗,可以比较一下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出自刘长卿《岁日见新历,因寄都官裴郎中》:
青阳振蛰初颁历,白首衔冤欲问天。
绛老更能经几岁,贾生何事又三年。
愁占蓍草终难决,病对椒花倍自怜。
【若道平分四时气,南枝为底发春偏】。
近体诗语法15:何谓条件式?若道平分四时气,南枝为底发春偏
结束语
今天说的条件式也是主从句,这类句子大多前面从属部分,后面主要部分。
前面文章中提到的这几种语法,等立句的按断式、申说式,主从句中的原因式、时间修饰、条件式等,其实和散文的表现差别不太大。
只是按断式、时间修饰,有个别倒置的现象。这是为了符合格律的要求而做出的变通,需要注意。
@老街味道
近体诗语法14:时间修饰,狎客沦亡丽华死,他年江令独来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