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贷、过劳死、自我提升、”成功学“、”996“……对于这些名词,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感觉只是在近几年出现在社会中?似乎还算是比较“新鲜”的词吧?
错,其实在上世纪80-90年代,这些已经在日本出现过了;换句话说,今日之景亦与当年相差无几。
读了《饱食穷民》这本书,才发现这一幕幕依旧在重演……
当时的日本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那么,那时候的日本到底有多发达呢?
举几个例子,你就知道了:
日本的海外净资产自一九八二年后,每年都保持增加态势。一九八五年更是远超上一年的七百亿美元,突破一千两百亿美元大关,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自那以后,还创造了连续六年成功卫冕世界第一的奇迹。
继海外净资产夺冠之后,一九八七年日本贸易经常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也双双夺得世界第一。显示经济实力的三个指标全部跃居世界第一,“夺得三冠王”成为当时街头巷尾的流行热词。那时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值也跃居世界第一,让日本名正言顺地荣登“富豪帝国”的宝座。
在(朝鲜)战争初期,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为110亿美元。至1950年代中期,该数字已增长250%。至1970年代初,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3000亿,从而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苏联)。
甚至有人说,集合日本各大财团的财富,买下整个美国也是绰绰有余。
而面对这不断增长的财富,这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的生活又发生了什么改变呢?
电子技术的革新,淘汰了大批工人,也带来了工厂的革新,推行自动化生产,劳动力需求减少;电子计算机带来的办公自动化普及,渗透进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科技带来的管理系统促进效率提升,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人们的健康状况也亮起了红灯。
除了身体疾病,不少人还出现了心理疾病,比如强迫症、恐惧症……
那时候的通讯工具主要是固定电话,还有寻呼机,(对,就是那个BP机),无论何时何地,寻呼机一响,都要迅速响应工作。像不像现在的一些即时通讯工具,加急电话或提醒一响,你就要回复或应答,比起BP机无法即时回复的“缺陷”,手机时刻不离身的我们反而像是24小时待命。
经济发达带来的薪资增长,也很可观,由此使得信用卡业务、小微贷业务,也在宣扬超前消费、现时享受的消费观(为什么不呢?又不是还不起),“信贷产业的规模已经膨胀到了近二十万亿日元。”消费的欲望被唤起,就像挣脱束缚的野兽奔涌不止,甚至有些人因此变身成“购物狂”,购买着明明不需要的奢侈品,肆无忌惮地挥霍积蓄、透支信用卡……
这一幕幕,发生在过去,但也发生在现在。
而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是任由它发生,无能为力吗?
我们也要停下脚步,认真思考下,以后的路该如何走下去,找回当初的信念,别迷失在欲望的泥沼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