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治武功缺一不可,就好像直立行走之人,是不可能一只脚进行奔跑的。
这篇文章充满儒家德服天下的思想,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国人传承数千年刻在骨子里的--内敛(不讲究锋芒毕露),耀德不观兵,戢时而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
儒家的以德服人、广施德政没有错。穆王的励精图治、渴望建立功业又有什么过失?我个人认为也并没有。试问哪一位君王不渴望成就千古伟业!在闽南就一位凡夫俗子也都想留一幢建筑留传下来,纵然它也会坍塌消亡,也依然乐此不疲。何曾想过废兴成毁,荒草野冢高门大殿几经转换。
周穆王周王朝的第五代国君,我猜度他是不甘寂寞的,他是想承继先王特别是武王的遗风的。当然儒家有时一种居高临下也挺恼人的,一幅就我最聪明,我一说天下人就都得信服,我说了你不去执行,就这么简单的两个字“不听”蛮生硬的。颇有咄咄逼人的味道。穆王开疆拓土在他本人看来是正确无疑,当然于儒家来说是有点师出无名是无道之师,这样一样对于白狼、白鹿的解释便可大可小,儒家当然是希望收获小小的,以便宣扬无道。儒家特喜欢以古论今,为何武王牧野之战具有十足的正义必要性,而穆王开疆拓士便是耀武扬威了。为何一定得坚持不挑事不怕事的原则,也可以主动出击嘛!难得国力强盛到足以远攻!同时也因国内分封,导致天子辖地无扩张的机遇,只能继续向西。祭公谋父并无灼识可知穆王之雄才。犬戒历来在边境是不断侵扰掠夺边民财物的,从来未曾中断过。古公亶公对西方犬戎采取怀柔,也是因国内动荡。穆王师出之名当以护佑边民为旗帜。我愿意相信这场战争的回报是丰厚的白狠白鹿应该是部落名称。
想到万历皇帝为何在万历十五年时摆烂不上朝,万历何等聪明,又何等愚笨,以为不和文官集团玩了,历史会饶过他,历史照样将一笔笔记在他头上。儒家总喜欢祖制啦宗法啦一顶顶帽子扣下来。
历史的记载也并非真实。如同晚明一大员一一袁可立,曾经令金望风丧胆,清修明史竟不敢也不肯多费笔墨,仅寥寥数语一笔带过一一巡抚登莱。其中有清王朝的难堪也不乏儒家的某种难以言表的心绪在作祟。
名义上的臣服有用吗?历朝历代匈奴来朝服不是照样抢掠边民吗?刘邦白登之围过后,匈奴表示来朝,大汉终不得嫁女并大量赔嫁,吕后还得在信中回:老身年老色衰,服侍不得大王。选派貌美公主前往和亲。终是屈辱啊!
文治武功,终是不可或缺。必要时有能力,也可远征一翻。
文正在爸爸肩膀上问:爹爹,有人欺负我,该怎么办?
洪熙官答:“忍!”
“若再来欺负呢?”
“再忍!”
“若还是来欺负呢?”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难道要真如洪熙官与其儿文正的对话吗?再三忍让,再出手吗?
难怪刘邦一日在洗脚时,听张良陈说分封六国之后为王时种种弊端,一脚踢开洗脚盆,大骂:酸儒!误我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