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妙,在有用与无用之间

作者: 阅后暂不焚 | 来源:发表于2016-02-05 20:19 被阅读574次

    阅读未必能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速效救心丸”,但却恰似发挥功效时间未定的“缓释胶囊”,在不经意间,令我们的人生绽放光彩。从这个角度来看,阅读自有其难以替代的价值。

    三年前,一时兴起,在杭州的一隅,和几个朋友共同发起了一个“小而美”的读书会,以文史哲为主要方向。原本的灵光乍现,因同行者的坚韧,竟也坚持到了今日,每周一期,至今170多期,风雨不辍。

    身为一个“清谈范”十足的读书会组织者,难免被时常问及:组织这个非盈利的读书会究竟是为了什么?潜台词或许是:在这个互联网+和工业4.0的时代,读那么多非致用类书籍,还要煞有介事的组团来读,到底价值何几何?

    鉴于本人算是阅读爱好者一枚,每次拼凑几句,倒也能自圆其说。不过,三年后的今天,如果再被问到这个问题,我更直接的回答是:阅读之妙,恰在有用和无用之间。这并非“庄周梦蝶”式的谈玄说妙,而是举办读书会以来的切实感悟。其中缘由,且听我道来。

    数千年来,国人对阅读一事,似乎总是缺少一点“平常心”,有时给予不切实际的过高期待,有时又会表达出极度的不屑。

    爱劝学的韩愈说:“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

    想从军的杨炯却说:“宁做百夫长,不为一书生。”

    真宗皇帝赵桓勉励大家:“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屡试不第的秀才黄景仁却愤懑吐槽:“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俞校长表示,书是我一生最好的伙伴,并表示最近3个月不到的时间,读了60本书;

    目标是星辰大海的马帮主随后拍砖:“不读书和读书太多的人,都不太会成功,所以别读太多书。”

    上述言论中,自然不乏有断章取义之处,但千百年来对读书有用或无用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恐怕也并非妄拟。

    坦率的说,在很多时候,阅读所带来的即期收益其实是相当有限。这自然并非“读书无用论”一类偏见的延续,只是对阅读在工作和生活中“立竿见影”式的效用,恐怕确实要适当降低预期为佳。

    打个简单的比方:假如你是一位已经组建团队,奔驰在创业路上的朋友,可能会捧着一本《史蒂夫.乔布斯传》奉为至宝,反反复复读上几遍寻求乔帮主加持。不过,即便你对“Stay  hungry,Stay foolish”的精神烂熟于心,即便你自觉已具备了几分不疯魔不成活的“现实扭曲力场”,但却并不能足以让你原地满血复活,创业维艰的惨淡现实和下月还没有着落的员工工资,仍然在那厢冷笑着,不增不减。

    好吧,你觉得人物传记毕竟言过其实,于是拾起了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系列、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系列以及迈克尔.波特的战略系列。遗憾的是,从4C理论到五力模型,当你的竞争对手不按常理出牌时,发起种种恶性竞争时,似乎都没有那么奏效。毕竟,短兵相接时讲究的是“稳准狠“,直截了当的三板斧,往往比“御敌于千里之外“的阵地战更管用。

    西方管理理论不够深刻,国学经典才是终极智慧?那就读读吧《孙子兵法》、《道德经》吧,你通晓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高境界,也似乎体悟到了“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精髓。不过与客户的谈判似乎也未因此有什么突破性进展;单位里的复杂人际关系,好像还是尴尬如故,

    看上去更加致用的书籍倒不是没有,十几年前书摊上的那些“XXXX就这么几招”、“21天精通XXX”一类的书籍不乏拥趸;而在移动互联网发达的今日,很多作者变剪刀浆糊为CTRL+V/C,化身阅读动辄十万+励志文的段子手,也不时让人血脉偾张。但你真的确定,那些很多还在等着稿酬支付下个月水电费的键盘侠们,能够指引你走上人生的康庄大道?

    阅读的即时效用往往不彰,也难怪《后会无期》中的前优等生苏米会感慨:“听过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这一问题的出现也在情理中:经典的书籍固然是前人或今人智慧的结晶,但毕竟和自己面临具体问题的情势不同,事易而备变,不加咀嚼的急用先学,结果自然难以尽如人意。

    既然阅读不能立竿见影往往是常态,那么它是否只能成为人生可有可无的调味品,怡情有余,致用不足呢?事实也并非如此。

    当我们对人生中出现的种种困惑百思不得其解时,我们或许并未思考过: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康德尼采叔本华,从孔孟老庄到朱熹王阳明,上千年来已经有无数个智慧的头脑对与我们类似的困惑,进行过相当深入的思考。他们的结论我们或许未必全然认可,但至少为摆脱纠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当我们发现同业竞争对手推出一个极富感染力的品牌,并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攻城掠地时,我们在为自己与卓越失之交臂而神伤之时;可能忽略的是:他们的核心创意,往往不过是把一句大家不那么耳熟能详的诗词移花接木罢了。

    我们能够看到的是,无论是在屏幕上,还是在身边,总是有一些享有“意见领袖”美誉的人物,他们能够轻而易举的一语中的,成为社群瞩目焦点;但我们或许未曾看到的是:他们在台灯下,与那些看上去晦涩异常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书籍相伴的无数夜晚。

    当你感慨与父母的代沟总是难以弥合之时,当你吐槽老外客户总是思维怪异、不近人情之时,当你想要洞察2016年的种种趋势却只能洗耳恭听各路大神指点迷津之时……其实,很多答案,都蕴含在那些看上去和实际生活好像没有太大关联的书中。

    阅读未必能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速效救心丸”,但却恰如发挥功效时间未定的“缓释胶囊”,于不经意间,令我们人生绽放光彩。从这个角度来看,阅读自有其难以取代的价值。

    既然阅读未必可以马上致用,那么阅读时,大可以少几分“双拳紧握,怒目圆睁”的企图心。不要奢望能在书中一下子读出自己的锦绣前程,或是把智商提升到足以碾压他人的程度。

    除了和专业相关的书籍外,不妨多读读看上去并不那么“有用”的闲书:富有诗意的美文、徜徉时空的史料、脑洞大开的科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然,如果不想让阅读一直滞留在时间管理中“重要而不紧急”的象限,不希望一本本佳作被束之高阁,我们还是需要一点点的“强迫症”,制定一个靠谱而务实的读书计划,克服惰性努力践行之。

    和绚烂的影音和热闹的朋友圈相比,纸质书籍或许显得过于安静和朴素,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却往往是前两者难以比肩的。

    阅读之妙,在有用和无用之间。"进得去,出的来",既充分发挥阅读的效应,又不要被书中章句所束缚而导致眼高手低,这或许并不容易,却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最后想说的是:在我看来,阅读一事,主要还是个人体验;有欣欣然会意之处,与线上简书或线下读书会中的同好们分享一下心得,固然是乐事一件;若是过度的将阅读作为社交的载体与品味的标榜,而忽视阅读的乐趣本身,则未免舍本逐末。

    至于他人的毁誉,无论是对“博闻强识”的赞许,抑或是对“纸上谈兵“的诟病,似乎就更不必太过执着了。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不是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之妙,在有用与无用之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xy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