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的内容核心策略分析

作者: 我不是风儿 | 来源:发表于2019-11-27 21:45 被阅读0次

                                                                                                                                  报告人:风儿

一、市场分析

        艾瑞咨询的《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指出,2017年12月,知识付费类平台的月独立设备数、月度总有效使用时间已分别达到1.43亿台和4.1亿小时。与2017年初相比,涨幅分别达到73.7%和100.3%。2017年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为49.1亿,伴随着市场教育程度逐步提高、愿意为优质知识服务付费的人群基数不断增长,知识付费产业还将保持较高成长性持续扩张,预计到2020年,产业规模将达到235亿。

      截至2019年1月,知乎用户数已突破2.2亿,累积回答数超过1.3亿。根据易观千帆指数,2019年8月,知乎的月活为1600w左右,日活平均约420w,喜马拉雅的月活为8427w,日活平均约为1800w,得到的月活为162w,日活平均约19w。喜马拉雅和得到的音频方式更适用于用户碎片化时间(通勤等)的消遣,且知乎的内容偏生活化,不符合用户想要自我提升的诉求,但知乎推出的盐选专栏和live讲座等也在逐渐补足自身的缺陷。

二、产品定位

知乎是一个获取、分享、传播知识与经验的UGC社区,“高质量”是知乎的标签。

旧slogan(1):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旧slogan(2):发现更大的世界

世界杯期间,知乎推出新的slogan:有问题,上知乎。

      在之前,知乎相对比较注重社区内容的创造,营造了一个高质量的社区生态。无论是大众话题还是专业知识,知乎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用户一个最全面的答案,从新slogan可以看出,知乎希望培养用户“有问题,上知乎”的习惯,挖掘和培养购买知识付费服务的潜在用户,知乎不仅想做问答社区的第一,还想在知识付费领域更进一步。

三、用户分析

      过去知乎着重打造专业知识社区,目标用户主要是高知用户,而现在知乎问答社区呈现出泛娱乐化的趋势,说明知乎的用户范围正在不断扩张。目前知乎的目标人群主要为:(1)利用知乎平台进行宣传和引流的营销号、品牌机构号;(2)在某一领域比较专业,希望通过分享知识获得满足感的人群;(3)利用碎片时间快速学习知识的大学生和白领;(4)浏览感兴趣的问答消磨时间/喜欢分享生活的人群。

      Talking data的数据显示:(1)知乎用户的男女比例分别为49.51%、50.49%,约为1:1,说明知乎提供的内容不偏向男/女性。(2)从年龄来看,用户集中在19-45岁,其中19-35岁用户占了77.29%,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正处于学习和工作最重要的发展期,知识付费业务比较容易切入。(3)用户多集中在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用户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较高,而且这些地区发展迅速,人们有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的需求。(4)知乎用户偏好的内容主要有生活类和资产类、自我提升类。

四、用户画像

小A:男,28岁,广州某医疗健康机构号的知乎运营人员,作为机构号入驻知乎,科普大众健康知识,分享自己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宣传引流。

小B:男,30岁,留学后选择定居英国,非常了解英国文化。想通过知乎分享自己的经验,来帮助某些想去英国留学、旅游的人更加了解英国,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赚了一些钱。

小C:女,21岁,深圳某高校大三学生,处于校招阶段,但是对笔试面试没什么了解,决定上知乎搜索相关回答,详细了解校招笔面试的情况,在吸取过来人的经验之后,开始投递简历并成功收到offer。

小D:女, 26岁,杭州某公司白领,每天都要搭40分钟地铁去上班。为了打发时间,每天在通勤的路上,小D就会在知乎问答社区里浏览感兴趣的话题和回答,在娱乐之余也能得到一些自我提升。

五、核心运营策略

1.一.早期的邀请注册制

        早期知乎通过邮件邀请TMT行业里能够提供优质答案的人,进行撒网式邀请。通过邀请注册的方式,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打造了一个高质量的精英社区,确保了高质量的内容生产,并树立了一种范式。通过这些措施,确立了内容的定位:高质量的问答分享。

优点:定下了产品内容的高质量问答分享的调性,为后续进入的用户提供一种典范。

缺点:开放注册后,大量用户的涌入,不可避免地使得内容质量下降,如何平衡用户数量和内容质量之间的关系,需要长期关注。

建议:大量用户涌入之后,需要确立社区规范,约束用户行为,通过产品设计和运营促使用户发布高质量的内容,并做好内容的审核。

2.知乎官方指南和知乎协议

        对于新用户,有“知乎官方指南”作为引导,以便快速了解社区、学习和掌握最关键的社区内容标准。它的目的是告诉新用户,什么样的内容允许被创建,什么样的内容会是高质量内容。另外,知乎制作了一个“知乎协议”,它规定了社区人员必须遵守的社区规则,以及违规后的处罚。

优点:通过指南和协议实现在源头上减少劣质内容,并规避对劣质内容带来的负面影响。

缺点:指南和协议的内容都比较冗长,用户不一定有耐心看完整。

建议:可以将指南和协议的内容提炼成几句核心的语言,方便没有耐心的用户了解平台规则。

3. 赞同 /反对 、感谢 、收藏 、评论和举报

      在每个答案的回答下方,知乎设置了“赞同 /反对 、感谢 、收藏 、评论”的选项,在右上角菜单栏里有“举报”选项。用户也可以对评论进行点赞、评论或举报,点赞数较多的作为精选评论呈现。在文章和想法上也有相似的设计。回答过于短小或者举报/反对数较多会被折叠。

      根据用户盐值确定不同的权重,不同权重的用户对内容打标签就赋予内容不同的权重,系统根据权重进行排序展示,这样就通过产品设计实现了用户帮助内容的筛选和推荐。

优点:基于大量用户打的标签,筛选出符合用户需求的高质量内容。

缺点:在推荐页面,只能看到回答的赞同和评论数,没有感谢和收藏数。

建议:将感谢数和收藏数也展示在推荐页面。

4. 推荐

      在首页有一个推荐的Tab,是平台根据用户的属性和行为,将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优质内容推荐给用户。用户如果不感兴趣,可以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屏蔽/举报该回答/话题。

优点:用户可以省去搜索的过程,直接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还可以将不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屏蔽。

缺点:推荐机制会使得用户陷入信息茧房;屏蔽选项放在下拉菜单里提高了用户的操作成本,用户可能会选择直接刷新。

建议:将屏蔽选项和下拉菜单选项平行放置。

5.热榜

      在首页有一个热榜的Tab,榜单是利用大数据,综合计算APP内用户最新最热关注点。榜单分为全站、科学、数码、时尚、影视、校园、焦点、深度、体育九个榜单,其中全站榜单筛选出50个问题,其余主题榜单各筛选出15个问题。

优点:使得用户能获取到热点信息,补足了推荐Tab的缺陷。

缺点:目前主题榜单覆盖面不够广,分类不够细化

建议:优化主题榜单的分类,使覆盖面更广,另外可以考虑在主题榜单下再设置细化的分类。

6.知乎日报

      每日发布知乎晚报合集,囊括近期知乎全站最新最热的优质讨论内容,并进行深入探讨,提供可信赖的优质解答。

优点:进行了内容聚合,利于内容二次传播。激励UGC的积极性,刺激生产内容。

缺点:目前知乎日报仅作为一个话题存在,没有一个直接的入口。

建议:将知乎日报放置在榜单下面,方面用户获取知乎日报内容。

六、建议

      知乎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增长已经接近天花板,正加速开拓下沉市场,而下沉市场带来的用户生产的内容质量较低,“劣币驱良币”现象越来越明显,知乎盐值体系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量用户涌入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还是需要进一步强调社区规则,从源头上减少劣质内容的产生。

      用户目前的使用习惯是更加偏向于查看算法分发的内容,而较忽视关注页面,社交粘性弱,用户用完即走,粘性较差。建议更改为应用启动后页面总是切换为关注页,另外可以考虑增加对关注用户的分类,用户可以对关注的用户添加自定义的分类。从而增强产品的社交粘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乎的内容核心策略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bm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