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次拜读阳明先生的《寄诸弟书》,当目光触及“戒慎不睹,恐惧不闻”这八个字时,我的心头不禁涌起一股羞愧感。我扪心自问,自己是否真正践行了这一准则?遗憾的是,答案是否定的。
比如,在骑行穿越红灯时,我确实能在人潮汹涌的十字路口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但在人烟稀少的路口时,当四周空无一人,我有时也会心存侥幸无视红灯直接骑过去了。那一刻,我似乎忘记了规则的本质,只因无人监督便心存侥幸,这种行为无疑是在“啪啪啪”打脸。
事实上,正是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时刻,我们的品行才面临着最严峻的考验。规则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有人监督时的约束,更在于无人监管时我们依然能够坚守本心,自觉遵循。倘若我们仅仅是在他人目光触及的地方才表现出对规则的尊重,而在独处时却视若无睹,那么,这种表里不一的行为,无疑是对自我品质的极大讽刺。
因此,“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不仅是对我们日常行为的警醒,更是对我们内心深处道德自律的呼唤。它提醒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境下,都应保持对规则的敬畏之心,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方显真我本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