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回民街,很是闻名,说是西安的特色饮食街,名不虚传,基本都是卖吃的,游客摩肩接踵,连兵马俑都不及它热闹。其实回民街也是个有历史的地方,不过基本被淹没在美食里,据说,回民街曾是个商贾云集的地方,来自国外的使节在此聚居,繁衍生息,所以现在生活在回民街的人,都是那些古老移民的后裔,他们依托自己的宗教凝聚起来,保留至今。这是一个版本,我们在当地,还从当地人那里打听到另一个版本。这还得从我的疑问开始说起,去之前,我以为回民街是一条街,走来走去,没见过写着回民街的路牌,倒是有什么北院门、广济街、麦苋街之类,后来一了解才知道,原来回民街是指这一整片区域,这里都是回民的天地,几乎卖的都是清真食品,猪肉不用说了,就连鸡羊牛的宰杀也要严格遵循清真规则,否则也不能算清真食品。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以西安特色美食著称的地方,卖的却都是清真食品呢?当地人说,当年平定安史之乱的时候,朝廷向少数民族求援(回来查了资料,确有此事,当时唐素宗求胜心切,跟回纥人借兵),后来由于平定有功,皇帝便划了现在回民街这一片土地给他们,他们从此便扎根下来,同汉族通婚,虽然有了文化交融,但依然严格保留着自己原本的宗教文化,所以,清真文化也成为西安的其中一部分。打听来的这个版本,我觉得靠谱许多,但无论怎样,两种文化确实互相融合,又互相独立,同样喜欢辣,同一间店,伙计们服装各异,他们说着陕西话,店名却写着清真字。蛮有意思,顺带提一下,在这其中,还有一个保存完好的历史古民居,高家大院,很容易被忽略,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据说很有内涵,集美学、建筑学、民俗学、历史学于一身呐,可惜我不懂品读,就不瞎扯。
熙熙攘攘的北院门,这条路算是回民街最具代表性的一条了,前面直走便是鼓楼,所以人们到了西安,到钟鼓楼,顺带逛回民街,北院门便自然成了首选。这条路上,遍布着老字号的肉夹馍、牛羊肉泡馍、水盆牛羊肉、biangbiang面、希木奶酪、酸梅汤、胡辣汤、腊肉、桂花糕、核桃、酥糖、红柳肉串,什么老孙家、老金家之类,还夹杂着兵马俑、皮影戏、明信片、羯鼓等带有西安特色的手信小店,当然还有自拍杆、风筝、荧光头饰等等随处可见的路边摊,一开始看得眼花缭乱,不过慢慢走下来,基本回民街有什么,也就大概这些了。后来尝了点,也许是广东美食太多,觉得并没有网上说的那么美味,但还是略带遗憾,因为肠胃不好,没敢随便吃,大多数都没有尝,加上最后一天看错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天吃的,都无奈错过,可惜了
传说中多好吃的biangbiang面,一碗20几块,有个滴滴打车的司机是老西安人,说这些都是游客光顾的,平时他们不会没事来吃这些,因为太贵
搅拌后变成这个鬼样,老实说,真不合口味,20几块,吃了几口就不要了,简直被我们的牛杂粿条甩几条街
进的是老金家水盆羊肉店,这招牌写的什么字也看不懂。清真店不给带酒,墙上还贴着拒绝吃剩的警示牌,想到前面那碗吃不完的biangbiang面~这里生意好到难以形容,都要拼桌,估计太忙,服务态度也很一般
领了牌,等啊等,等来了一个馍和一碟蒜头,这个馍实打实的,硬得就像石头,而且没有味道
终于来了,我们点的是水盆羊肉,小碗,30几块,不过汤倒是挺好喝的,汤里就是羊肉、粉丝
然后要自己用手把馍撕碎,扔在汤里泡,老实说,网上说得多有意思,但看着略没胃口,而且好硬,撕得手酸
撕了不到一半,基本就满了,据说是要撕了泡一下赶紧吃,然后接着撕,接着赶紧吃,可是,即使泡了汤,馍软了,但还是没什么味道
老马家的腊牛肉夹馍,牛肉还好,当然不及我们的官塘牛肉火锅好,但是这个馍,又是那个没有味道的馍,还好这个是热的,不硬,不至于咬到牙酸。排了好久的队,都排到路中央了
油泼面,可能是我们要求不要下辣,结果没什么味道,就是很油很油
陕十三冰酪,这是最好吃的一个了~据说冰酪是指古代皇帝才吃得到的冰的名称,到宋代才出现了民间的冷藏品,是冰淇淋的雏形,别说这家店有没有糊弄人,但冲着店里面的装修风格和这闷热的天气,就忍不住进店一尝
在北院门里藏着一座2000多平方的宅子——高家大院,是明朝榜眼高岳松的故居,高家七代为官,算是户有钱人家吧,里头有房屋86间,开放的有56间,但其实好像没看到那么多,这宅子已有400多年历史,大门很小,差点就淹没在一堆清真小吃店里,还得门票,好在我们有年票
看一出陕西特色的皮影戏,要另外收15元一张的戏票钱,演的是三打白骨精,很简短,说的是陕西话,听起来有点搞笑,也不知是什么皮制的人偶,老师傅不肯说,配音是真人幕后现场对白,蛮有意思
貌似南厢房,客人就寝的地方,摆设可能是原样不动,因为看到有的房间破陋凌乱,桌椅画框散落一地,并未收拾
类似的房间很多,有床榻、梳妆镜、座椅什么的,大户人家该有的家具都有,只是昏昏暗暗,又是故人家中,就不想多拍照了
这个房间是观看秦腔表演的,同样需要另外买票,感受过春晚谭维维和地道华阴老腔师傅的表演,就觉得没必要再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