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紫陌阁
李白的“树深时见鹿”频频被改,如“林深时见鹿”,如何看待?

李白的“树深时见鹿”频频被改,如“林深时见鹿”,如何看待?

作者: 历史紫陌阁 | 来源:发表于2020-10-08 17:49 被阅读0次

这种情况也很正常,因为李白的诗句朗读起来是朗朗上口,有一定的韵味,更有内在的寓意在其中,形容事物很恰当,用在其它地方也挺合适。改动了就算是二次创作了,不能把改动的诗句挂在诗仙李白的头上,因为改动了之后意境不同、意思也不同。

不仅李白的诗句的“树深时见鹿”频被改,其它的诗句在现今也有改动,然而改动后的诗句被人熟记,而原创则是黯然到无人可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今电视、网络的普及,人们靠电视、手机、媒体就可以接触到全世界,这样的好处在于对文化的传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要是在改动后进行传播,也会造成一定的误解。导致原著被人熟知的少,反而改动版本被人熟知。比如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播出之后,大众对苏轼的“一枝梨花压海棠”耳熟能详。这就是现今网络社会对文化起到的传播作用。

但是影视剧往往为了渲染效果,吸引观众、读者,或者为了方便传播,有时候就会对古代文人墨客题写的诗句进行一些改动,就如“一枝梨花压海棠”就做了一定的改动,在苏轼的原文中是“一树梨花压海棠”。可以看出,在传播的过程中,就会让我们对古诗句产生一定的误解,有优势自然也有弊端,毕竟事物都有两面性。

而李白诗句“树深时见鹿”被乱改动、乱用,其实也就可以理解了,我们把改动看成是二次创作就好,毕竟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人们的发展和前进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现,但是对古诗句做一些好的改动,相信我们是乐于看见的,但是污蔑和传谣古诗句等行为,必要坚决抵制。

李白的“树深时见鹿”不仅是被改为“林深时见鹿”,还有其它的一些改动,被一些现代文艺青年改成了情话。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可我,树深时雾起,海深时浪涌,梦醒时夜续,不见鹿,不见鲸,也不见你。

这个改动可以说是大改,完全就是二次创作,几乎不能算是改了,算是重新创作出来的,而这句话在网络上还特别流行的一阵,被很多网友们引用,以寄托心中"愁思与哀伤",这样的改动真是和原文差别是天翻地覆,完全是两个意思。

李白原诗是: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时是时常之意,林木很深,时常能看见鹿,在溪涧正午听不见钟声。

意在以见鹿(侧面)衬托树林之静谧,进而营造隐者生活的环境状态。前六句都是在写 “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溪午不闻钟”除了交代时间之外,也暗示李白寻隐者不遇的结局。

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不闻钟”与题中“不遇”遥相呼应。改动的“梦醒时见你”真是前言不搭后语。虽然李白的原诗也是表达一种怅然若失的情怀。但是改动的诗句意思完全不同,诗句也大作更改,算是新创作。也就不要和诗仙李白扯上,不要用改动的诗句影响李白。

在说到问题中的“树深时见鹿”被改为“林深时见鹿”,紫陌差点以为这是写错了,但是就因为这个“写错”就对诗句的意境和意思出现了一定的改变,这就是误导人们。古诗本就短小精悍,相信诗句的每个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李白作为诗仙,对诗句中的每个字都做出了相当的提炼,要是被随意改动,就会把意思改变和意境变为不同。

“树深时见鹿”一句出自于李白的五言律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此诗是李白拜访道士,但到了地方却没有见到道士本人,之后感慨万千,写出的一篇作品。写作此诗时,李白正值十八、九岁的年纪,诗中提到的戴天山位于四川昌隆县,青春时代的李白曾隐居于山中的大明寺,赏景读书。

改动的“树深”与原文的“林深”所处的视角是完全不同的。“林深”只是一个泛泛的概括,“树深”是李白的视角。如同于在密林中行走,身旁的一棵棵树木在眼前闪掠而过,渐而连成一片,每一棵树都像是另一棵树,似是而非,不觉已至深处。在这种似真似幻的场景下,又不时有鹿跃入眼底,使意境更添空灵。

“树深时见鹿”仅仅五个字,却配合得天衣无缝,竟一字不能改。如果换成“林深”,就显得呆板而空洞无物。天才与庸人之间的差距,就在这一字之间。但就呈现情感的方式来看,显而易见是李白拔得头筹,同时相较之下,后者就不足很多,将情感、意境变得不同,我们姑且看成现代诗句就好。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开放而多元的社会,包容且鼓励着挑战权威,“树深”改写“林深”导致意境不同,完全就是现代人的心境,可无思考的情绪宣泄容易使文艺成为附庸风雅之物。很多古代文学的诗词都被现代人借鉴和改写,但不同的改写有着不同的意义和韵味,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并规范使用才行,这也是对古人的一种尊敬。

大家对此怎么看?认为现今人们将古人的诗句改动而容易误导怎么看?下方留言探讨。

文/历史紫陌阁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白的“树深时见鹿”频频被改,如“林深时见鹿”,如何看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eh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