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
别再对孩子说 :“你再这样,你妈就生气了”

别再对孩子说 :“你再这样,你妈就生气了”

作者: f08d10d26eee | 来源:发表于2018-05-30 18:08 被阅读0次

    请不要用错误的归因来教育孩子。比如,做一个有礼貌,有素质的人,与周围的人“会不会不高兴”“会不会生气”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只是因为这样做是对的,你应该这样去做而已。

    晚上俩宝很晚了还没睡,我有一点事情要处理,大宝来求关注,我越急越完不成,她越催。

    感受到我的焦虑,她开始哼哼唧唧,捂着眼说,我怕妈妈生气。

    我告诉她,好,妈妈不生气,我现在陪你讲故事睡觉。

    她还是哼唧,念叨着怕妈妈生气。

    我急于让她入睡,而她还是反复的念叨,“我怕妈妈生气”,二宝受到影响,也在旁边跟着大声喊叫,仿佛是在给姐姐加油助威。于是我的情绪愈发焦急。

    深呼吸几次,我告诉她,妈妈去洗个脸,冷静冷静。我也不想对你发火,但是你现在说的话会引起我发火,我不喜欢的是你现在一直在说这些话而不睡觉,咱们不说这些话了。

    她问我,你是说我在给你点火吗?

    我说,是的。现在我去洗脸,灭火。你等我回来陪你,咱们说点别的,比如讲故事,然后睡觉,好吗?

    她说好的,我还是害怕,我能捂着眼睛等你吗?

    我说,可以啊。

    庄先生今天很配合,没有对大宝说任何话,只是把二宝抱到了另一个房间。

    大宝安静下来,在床上捂着眼等我。

    洗完脸回来,她已经睡着了。

    庄先生把二宝抱给我,没一会儿,也睡着了。

    别再对孩子说 :“你再这样,你妈就生气了”

    很明显,大宝很怕我生气。但她不知道会让我生气的原因是她太晚了还不睡觉仍然在吵闹,让我焦虑的原因是自己没有安排好时间而早点陪她睡觉。

    虽然我最近有跟朋友们一起互相督促,做“不吼不叫”的妈妈,但是之前对大宝的吼叫行为已经让她产生了恐惧。

    很庆幸,我今天能够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情绪。

    很庆幸,庄先生今天没有“帮”我。

    以前,他会帮我一起“收拾”大宝,告诉她,你再这样你妈生气啦!

    甚至有时候,他会说,你再这样你妈揍你啦!

    通常,我不会感激他这样“帮”我。我会更加生气的说,为啥是我生气?为啥是我揍孩子?你就不能管管孩子吗……

    在我们越来越高的音调中,大宝觉得,这些话都是针对她的,都是在否定她,越是闹得厉害,一家人开始互相埋怨,互相指责……

    别再对孩子说 :“你再这样,你妈就生气了”

    其实,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教育不能只讲目的,不讲方法。方法错了,虽然暂时达到了目的,却无异于饮鸩止渴,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也会埋下隐患。

    经过我跟庄先生的沟通,我们开始注意到要避免说类似的话。跟大宝沟通时,尽可能的保持自己的冷静,告诉孩子,我们不喜欢的是她的某个行为,因为这个行为可能会产生什么样不好的后果,比如,大声喊叫会影响到其他人工作或者休息,是不礼貌的行为。而不是用“妈妈生气了”、“爸爸生气了”来吓唬她。

    家庭教育是父母共同的使命,父母双方用另一方会”生气“、”不高兴“这样的理由来约束孩子,其实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

    养育孩子,是自我修行的道场。

    借由今天这件事,把我修炼过程中的一点小收获分享给大家

    别再对孩子说 :“你再这样,你妈就生气了”

    在一个家庭里,用“再这样你妈生气啦”这样的方式,是不能教育好孩子的。家庭成员这样给孩子归因,企图让孩子听话,改正错误,孩子是看不到背后的逻辑和道理的,他只能尽量去不让妈妈(或爸爸)生气和逃避妈妈(或爸爸)的惩罚。

    用错误的归因教育孩子,往往会令孩子是非观念模糊,加强内心无助感,甚至于开始喜欢推卸责任。

    孩子们会不断的探索父母和外界对他行为的底线。

    他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只是被告诉过,这样做A会生气,那样做B会不高兴。

    那么孩子们会理所当然的想,是不是如果对另外一个人做了同样的事情,另外一个人没有生气,这件事就可以继续做呢?是不是在对方生气之前停下来就可以了呢?

    孩子不会记住这个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是不对的,他只会不断的去尝试,父母和外界对他要求的底线在哪里?

    如果没有明确的底线,他会重复的去实验,去探索。很难直接改正自己的问题。

    别再对孩子说 :“你再这样,你妈就生气了”

    错误归因教育的孩子,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或变成“两面派”。

    当孩子经常被教育“妈妈会生气”“妈妈不让”这样的话,孩子心里会形成一种认知,在这个家里最权威的人,对我最有威胁的人原来是“妈妈”。

    孩子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有意无意的跟“妈妈”对抗,试探“妈妈”的底线,跟“妈妈”展开权力的争夺。比如故意不吃“妈妈”给的食物,故意不在“妈妈”规定的时间睡觉。

    一旦孩子的权力争夺失败了,他确定这个家里就是“妈妈”的意志为主,不听“妈妈”的就有麻烦,他就会去讨好这个权威的角色,至少表面上去讨好,不激怒这个权威。

    而在权威角色看管不到的时候,孩子很可能会加倍的去做平时权威角色不让他做的事情。成了我们常说的两面派,这样的孩子,往往会非常难管教,也容易误入歧途。

    别再对孩子说 :“你再这样,你妈就生气了”

    被错误归因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也很有可能学会错误的归因。

    很多人都是习惯外部归因,始终不觉得自己有错,错误都在别人身上。

    他自己不小心撞坏了东西,会先说为什么别人没把这个东西放好。他自己做什么事情迟到了,会先责怪周围的人,为什么没有提前提醒他。

    包括对待父母,也是一样。这些孩子不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有了问题就会抱怨父母“因为你们,我妥协了多少多少,你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孩子没有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对是错,不从外界找原因他就会很焦虑,很失控,很无助。

    他没有办法自信,活出自己。只能不断的复制自己学到的归因方式,埋怨外界环境,把责任推卸他人

    别再对孩子说 :“你再这样,你妈就生气了”

    教育孩子,不容马虎对待

    要教育出一个好孩子,从来都是一件费心劳力的事情。也许吓唬孩子,威胁孩子,能够很快的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话去做,但说到底,我们无法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变得通情达理,落落大方。身为父母的你,是否孩子为教育孩子而发愁,是否因为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而焦虑。

    别再对孩子说 :“你再这样,你妈就生气了”

    微课传奇亲子课堂,帮助你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你想成为真正智慧的父母么?那就赶快加入微课传奇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再对孩子说 :“你再这样,你妈就生气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ex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