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童年书(二)

童年书(二)

作者: 诗意与河流 | 来源:发表于2019-01-19 16:36 被阅读13次

                      父亲上学的故事

     吃过午饭,父亲说要带着我去学校报名,我十分高兴,又有点胆怯,因为这毕竟是我第一次上学。我每天都能在村间的马路上听到学校教室里传出的朗朗的读书声,虽然我也想象着能和上学的孩子一样坐在教室里安静的读书,可我毕竟没有进过学校,不,确切的说,我还没有正式地成为一名小学生,我到上学的年龄了。七八岁了,比起我的同伴们,我幸运的多了,因为有一个很看重我上学的父亲和母亲,在我上学这件事上,父亲和母亲是丝毫没有不同意见的,甚至,我的上学是点亮我家前景的一个希望。

      在我长大后,父亲常常对说起自己的学生时代。父亲学习一直很用功,一直念到高中,但是父亲上学上的很辛苦,父亲上学那会,条件还很艰苦,人们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供孩子上学的家庭少之又少,再加上父亲从小兄妹多,父亲上学那会已有两个兄长(我的伯伯们),三个妹妹(我的姑姑们),而且那时我的爷爷(祖父)身体不好,所以上学那会很困难的,但是父亲一直坚强的坚持上到了高中。父亲曾说起自己上学的情景,偌大的一个学生宿舍,除了几排泥土垒砌的床铺,就是几块泥土围成的灶炉。冬天很冷,同学们晚上挤在一个大床上睡觉,因为家里都不宽裕,很多学生都没有厚棉被,只好合伙在一块睡觉。白天同学们在教室上课,中午就又挤在教室的锅灶前做午饭。同学们有的带着玉米面,荞面,红薯面,父亲却什么都没有带回学校来,因为家里那时也吃了上顿没下顿,没办法,父亲就每个周末都要跑去离学校很远的山上村子,在人们挖过土豆的田地里翻找一些被人们遗落在泥土地里的残余土豆,父亲每次都要找出一些零散的土豆来,至少能够他一个星期的生活,父亲把从山上翻回的土豆拿到学校,就和有面和粮的搭在一起做饭吃。父亲有时也到离学校二三十里的森林去砍柴,父亲把砍下的柴捆背到学校附近的集镇上,买给需要的人家,这样,父亲就能得到一些零用钱补给自己的生活和学费。有一次,奶奶(奶奶一生多子多磨,操劳一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年有余了)告诉我,父亲很节俭,自己打的柴,买了钱,自己宁可不吃不穿,也要给家里的妹妹(我的姑姑),买点花布发卡之类的带回家,二姑曾说,有一回,父亲用自己打柴挣的钱给她买回一块花布,奶奶给她做了一件新上衣,每当父亲说起这些往事,都深有感触地说,那时太穷了,条件不好,要是条件稍好一点,他一定能考上学校的。考上一个像样的学校,在农村是一件非常骄傲的事。

      父亲讲这些事的时候,我大约已经上小学四五年级,稍稍记事了,但我那时还没能理解父亲他们那一代人的辛苦,只当故事听。直到我长大进入社会多年,经历了一些生活的酸甜苦辣之后,我才慢慢体味到父亲他们当年是多么的勤奋和不易,在我二十多岁学习写作的日子里,有一回读了路遥写作的小说,里面有一篇《在最困难的日子里》,我不由的想起父亲的经历,正是父亲他们那一代人,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贫苦和磨练。

      父亲最终没有考上学校还是因为家里的原因,在父亲上高中不久,我的爷爷就去世了。爷爷生了病却没有找到好的大夫治疗,更重要的是没有余外的钱来治疗。其实,别说治病,当时连平常日子的基本口粮都成问题。父亲说,爷爷病重之前,想喝一碗热面粥,可是家里的面柜一粒面也没有了,没办法,焦急的奶奶只好到有面的邻居家借了半碗麦面粉,用煮茶的茶缸给爷爷熬了一杯粥,可是爷爷一杯粥没有咽下,就去世了。

      父亲之所以常常给我讲这些,是希望我能够好好读书,将来有一个好出息。可是,后来,我还是成了一个没啥建树的人。说起来有些惭愧,偶尔想想,连自己也感到不好意思。

            我是没有见过爷爷的,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已经是春暖花开,阳光普照的社会建设新年代了。在今天这样衣食无虞的日子里,这样的事只能象小说故事一样,留存在我们温暖的回忆里了。从我一出生,我们家的生活就一年比一年好起来,和我们一样的村里人家的生活也一年比一年好富裕起来。所以,母亲曾对我说过,“宽儿(我的小名)是个有福气的人!”,是啊,出生在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都是有福气的人,我没有见过爷爷,但我常常在父亲深情的话语里,能听得出,爷爷是一个聪慧能干的果敢人。爷爷曾在村里开过染布的作坊,在我有限的生活世界里,我从没有见过染布作坊是什么样子的,但在父亲的印象里,我能听得的出,那也是一种手工作坊的小买卖。(13.03.2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童年书(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jzdqtx.html